日常生活中应该做而未做的事情,正渐渐堆积如山,随时都有着崩塌的危险。
上周,我发现我身处一团乱麻里。置物筐里有未洗的衣物、提示消息蹦出来、桌上摊开的专业书一眼没看、本打算开始的跑步遥遥无期……
我在日历上圈着各事情的截止日期、并得知其中的一些已经过期了。
当然也包括本该在上周就更新的此篇博客。//我在过去的整整一周里,没有敲出1篇博客
当我被进度和琐事追赶时,似乎可以听到火车的轰鸣声,越是感到没时间、就越是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
在本应补欠账的周末,我唯一完成的就是一直心不在焉的打游戏,并在晚上看了一部电影《The Boss Baby》。//片头的流水线好可爱
我会在文尾叙述,我在上周是怎样暂时跳出这个循环陷阱的(毕竟这情景还只是个小型的麻烦)。
在那之前,先让我们看看,关于「稀缺」陷阱是如何发生的?
《稀缺》这本书,表达的观点十分简单,它说了这样的事:
①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的好处:诸如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的更好。
②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的不那么有成效。
01.「稀缺心态」是导致一切稀缺的根源
Part 01.稀缺心态
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
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的俘获注意力。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缺时间/缺钱/缺食物),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变的过分全神贯注、甚至会强行侵入到我们的脑海里。而无暇顾及其他。
这种心态,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Part 02.稀缺会导致「管窥」(tunneling)
「管窥」(tunneling)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目标抑制」(goal inhibition)是管窥现象背后动作的机制。稀缺创造出了一个强大的目标——应对紧迫的需要。而这一目标会抑制其他目标和想法。
Part 03.稀缺会占用带宽
如果将人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抵抗诱惑力能力,比喻成某种「带宽」。
稀缺会占用你的「带宽」,时刻拽着你的注意力,让你在做其他任何事情时,都变的心不在焉(即使你不愿意这样,也会自动发生)。稀缺会使你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你的控制力。
在稀缺所引发的后果中,有一项最为重要——「稀缺心态」会进一步延续恶化、并加剧稀缺的糟糕处境。
//比如穷人会更容易的使自己陷入到贫穷中,比如事情越忙碌时、越容易手忙脚乱……
总而言之,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
稀缺会使人变笨、变的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的举步维艰起来。
02.贫困和忙碌是如何让你的「带宽」变窄的
Part 01.余闲
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
余闲的两个方面:
①余闲会导致低效,我们「购买那些注定会成为橱柜遗弃品东西 」的行为,是低效的利用了钱和时间。
②余闲保护了我们,当我们出错时,它给了我们周转的空间和失败的空间。
稀缺提高了失误的成本。稀缺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的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会出现失误。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在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
Part 02.借用
稀缺下的管窥心态会导致「借用」,而当我们借用时(无论是钱或是时间),就是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更大的坑。更谈不上有效的规划未来。
今天的稀缺会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过高估计「此时此刻」的利益。这种现象称为「现时偏见」(present bias)。
这也就是为什么坚持储蓄、去健身房锻炼、提早写完作业或做完工作,存在难度的原因。
作者对世界做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假设:
穷人之所以会继续穷,是因为贫穷本身造成的。
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令他们没办法去思考生计之外的事情,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也更弱。恶性循环。
03.跳出稀缺陷阱
说回开篇的情景。
事情堆积如山造成了时间上的「稀缺」,时间的稀缺,自动触发了:
①「短期专注」:陷入忙碌
②「管窥现象」:比如没有来得及想想眼下陷入忙碌的这些事情,是否都真正需要做
就是这个机制,使我在上周看起来像是一只忙碌杂耍的猴子,而完全没意识到我其实正不断处理着「完全不重要的琐事」。
我会从容易搞定的小屁事开始当天工作,以获取虚假满足。并想象着把这一波小怪都清了,万事俱备,然后再去努力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事实上,我非常明白实际会发生什么:我永远完不成那些重要任务,小任务将成倍出现。
我没能去做对任何人有持久价值的事情,全天时间都被无意识的牵着走。
直到我放弃了那些价值很小或毫无价值的任务/琐事,并明确拒绝了一些人。
我才松了口气,我重新有了时间。
即使我不回复那些及时信息或是邮件,也不会怎么样。而且我不希望我的墓志铭上写着「此人一生,完美的回复了消息」之类的……
如果会因此造成负面后果,我也会接受,这是权衡下,我自己选择的结果。
(。・∀・)ノ 现在,我或许可以多关心一下2年后的自己,这样真是好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