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深度关系
《我与你》
我们今天读的一些内容,武志红老师罗列的这些亲密关系类型,总有一款或者是总有几款能够对号入座把自己塞进去,虽然老师也说了,你需要做的是带着觉察知道自己在做选择就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困惑,哪怕带着觉察,里面罗列的所有亲密关系类型,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我都不想要。
带着觉察,会发现其实武老师所罗列的一些关系类型中,带有很强烈的婴儿般幻想,这个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是全能的神,我的意志必须得到执行。这些婴儿般或者皇帝般的幻想,可以具化为以下内心活动:我希望你可盐可咸,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我希望你勇猛无比同时也期待你温柔小意。我想和你亲密的时候招一招手你就来了,想疏远时挥一挥手给朕退下,你要满足我可近可远的需求。
以上的一些内心活动,细品之下,里面都有一股共同的味道,那就是把自己当皇帝,把对方当奴才;或者说是把自己当婴儿,把对方当做爸爸或者妈妈;总而言之一句话,这股味道可以理解为,没把自己当人,也没把对方当人。当两个“非人类”走近关系,于是双方“丰满的理想”相互碰撞与磨合,于是碰撞出了“骨感的现实”。所以关系中的“弱”。被PUA的那一方会喊出,不当“工具人”的口号,某种意义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心智的成熟与进步。
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日本松下去年发布的智能机器人“NICOBO"主打的是什么都不会做,不会打扫,也不会做饭,除了呆在你身边什么也不会做。卖的不便宜,每月还要收取服务费,卖的还火爆,就是有许多人愿意买单。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除了同步作为技术的载体外,也可以同步作为情绪的载体。某些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许多亲密关系的双方,都在以我为中心,构造一个,我与他的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我”到底想要或者想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跃入脑海的便是,构造一个“我与你”的关系;那什么才是“我与你”呢?于是到书架上翻开那本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写的《我与你》,巧了,我手里的版本,也是武志红写的序言。为了这种相遇,我必须放弃自己部分的安全感,拿出真实的自己,敢于呈现自己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