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民政部表示,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补发结婚证和离婚证书403.4万对。从表象上看,一般正常人计算包括笔者本人也会认为离婚率就是正常的离结比,这样一算差不多占一半的样子。
但是,官方那边有所辟谣,说不能将“离结比”等同于“离婚率”。中国的离婚率统计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具体统计办法是: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对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数×1000‰。如果简单按照离婚量除以结婚量计算所谓‘离结比’则高达44.1%,这是不科学、不严谨,也是极为不严肃的。
不过,纵使离婚率的计算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可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现如今的婚姻关系,大多都没有那么的稳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如今夫妻之间貌合神离,离婚人数如此之多的局面呢?
其一、社会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至如今已有四十余年,人们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再也不会局限于一个小的家庭,距家很近的地方,进行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在,不远游”,彼此家庭成员之间心与心也连的很近,很紧,和和谐谐,甜甜蜜蜜的。而现在的小年轻们却可以借助交通之便,游遍四方,吃喝玩乐,夫妻之间虽隔万里也能因信息的畅通而互相视频,通话,但是那颗心是否还像以前的人们一般紧紧连在一起就得划上一个问号了。
其二,人们观念的变化。
古有女子三从四德之说,而男子亦有礼义廉耻之约束,况且古人向来对于夫妻礼仪之间甚是看重,除了个别朝代例如唐,夫妻之间关系较为宽松,其他无不都是夫妻一体,结为夫妻便是一生。而现如今,结婚离婚只是一纸证书,彼此双方同意便能协定。虽有法律条文的约束,但挡不住人们观念上也普遍认为离婚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便成了现如今最真实的写照。
其三,普遍将就的现状。
虽说人人都想得一人之心,白首不分离,择一人以终老。但是现状却是,年轻时年少轻狂不懂事,与女子一起便是态度随意,最终难以成婚。等到而立之年时父母催促,然后相亲草草找个配偶领证结束,就这样将就了自己。婚后矛盾日益加剧,性格不合,习惯不符,争吵抱怨更是家常便饭,只能一纸离婚证书了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望最终破灭无影,回过神来,自身也以半生逝去,徒增怅惘。
再由此联系到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自己也是离异家庭出身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是在我很小时就分开了。以至于我现如今大三,一直有所逃避关于男女情感方面的问题。前两天和几个发小出去吃东西,我们几个就不经意间谈起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发小和我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以及想法。在我们问到他时,他只是苦笑着对我们说“兄弟,你们应该也看过围城吧?”我们几个都只是默然不语,深叹了一口气。
是啊,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的想进去,城里的人却用了一辈子也没能逃脱出来。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很害怕很害怕自己也变成那样的人。于是我们一边说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福,却又最终勉强了自己。
或许,我们永远都难以明白那种: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再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最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了。
从前车马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