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争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是怀有目的的,是为了得到什么或者到达某处。但在冥想中,这种态度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妨碍。那是因为冥想不同于其他一切人类活动。虽然它会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和某种特别的精力,但最终它是无为。除了做你自己外别无目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已经是你了。这听上去是个悖论,还有点疯狂。但这种似是而非以及疯狂可能会引导你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自己,你可以少一点努力,而多一点自处。这来自于有意地培育“不争”这个态度。
譬如,如果你坐下来冥想,你想到:“我将获得放松,或者领悟,或者控制我的疼痛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样你便将一个“你应该在哪里”的念头引入心念中,接踵而至的是“你现在并不好”这样的念头。“多么希望我更平静、更智慧、更努力工作、更加这样或者那样,希望我的心脏更健康或者我的膝盖更好些,那我就好。但此刻,我不好。”
这种态度会削弱正念的培育,而正念只是对所发生的一切加以关注。如果你感到紧张,就注意到那份紧张。如果你感到疼痛,就尽你所能与疼痛相处。如果你在批评你自己,那就观察评判性头脑的活动,只是观察。记着,我们只是让每一个时刻里所体验到的任何一切在这里存在,因为它已经在这里了。这份邀约只是带着觉知去拥抱它,抱持它。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人们抑或由他们的医生转介,抑或出于某些状况自己来到减压门诊。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要他们确认在课程中想要达成的三个目标。接着,常常让他们吃惊的是,我们鼓励他们不需要在这八个星期里为目标而作任何进展。具体地来说,如果他们的一个目标是降低血压或者减缓疼痛或者焦虑,他们被指导不要试图去降低血压或者让疼痛或焦虑消失,而只是安住于当下,并仔细地跟随着冥想指导。
如你很快就将看到的那样,在冥想领域,达成目标的最好方法是从对结果的奋争中退后一步,并开始仔细地聚焦于如实看待和接纳每时每刻的事物本身。凭着耐心和规律的练习,你的目标会自己渐渐达成。这种水到渠成会变成你所邀请的、在你内心里展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