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曙光穿过若隐若现的云层。我期盼已久的问道之旅。此刻终于踌躇满志 踏上了前往蓬溪县高峰山的旅途。因为山形。形似栖凤,故而高峰山又称“高凤山”。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仿佛穿越了。车窗外,那青山连绵,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迎面而来。此时此刻。让人心旷神怡。
很快就来到高峰山脚下,抬眼望去,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我开始了登山之旅。山路崎岖陡峭。丝毫没有影响我的速度。沿途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聆听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水花飞溅在石头上。奏出清脆动人的乐章。五颜六色的野花肆意绽放,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点头致意。欢迎远方的客人。
随着脚步的攀升,在石梯最高处,一尊高大的老子雕像,出现在眼前。巍峨屹立,高36米,用石19889块,这些非人为的数字巧合,暗含了道家所讲究的“顺达长九”的数理。据考证,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高、第一大老子塑像。塑像两侧分别是《老子八十一化图》和《全真七子功行图》,是高峰山道教文化标志性景点。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以及代表人物。
来到山顶。古老的道观逐渐映入眼帘。高峰山的道观。建筑独具特色,特别是。木结构八卦式建筑群,国内罕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整个建筑群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五千二百多平方米的建筑有大小门四百多道。其门又分为正门、侧门、虚门、活门、死门、机关暗道门等几十种,都沿山势交错设计,故有“高峰迷宫天外天”之称。
山腰还有宋代防御遗存寨垣,依“八卦”,按乾、坤、坎、离而设四门,依“四象”修四条上下山的道路。山顶、山腰、山脚因八卦而呼应神道,因山路而关联气畅。曾经这里是多部电影取景地。如 旷继勋蓬溪起义 电影。就是这里主要取景地。
据说,高峰山最早的宗教活动起源隋朝开皇时期。
民间还有传言 说 隋文帝 第四子 蜀王 杨秀。曾经登临此山。极目远眺。感慨万千。。最初山上有一座很小的佛教寺庙,后来取名为广教寺。
相传,古代有一位高人隐居在此 结庐而居。闭关修炼,历经数年,羽化成仙。他的修行精神感染了无数后人,使得高峰山成为众多道家子弟向往的圣地。 在此基础上,历经无数代修缮与扩建,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最终成为本土道教。著名道观。穿行在曲折的廊道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
走进主殿,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殿内香烟袅袅,供奉的神像神态慈祥,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神圣。在殿旁,我偶遇了一位道长,他身着道袍,神态祥和。与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高峰山道教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传承,以及那些源远流长的道家故事和哲理学说。
现如今高峰山道教渊源。属于。全真教。。主流支派 。龙门派。正宗。丘处机 为 龙门开派祖师爷。。公元1222年。丘处机在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因一言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深受世人爱戴。被 成吉思汗。尊称为神仙。蒙古帝国时期。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一切事务。蒙古大汗并下诏。免除道士道观一切赋税差役。
以前中华民国时期。政府众多军政元老登临高凤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题匾额“为善最乐。。。景区内还存有许多匾额和楹联。蜀北第一名山。文化历史底蕴非常深厚。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极目远眺,远处的农田阡陌纵横,如同大地的脉络,将绿色的田野分割成一块块规整的拼图。金黄的油菜花、翠绿的麦苗、粉嫩的桃花,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织锦。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野,白墙黑瓦的屋舍在绿树的掩映下,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其中。袅袅炊烟从烟囱中缓缓升起,融入蓝天白云之间,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微风拂过,带来阵阵稻花的芳香。此时,心中涌起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天边,晚霞如绚丽的锦缎,将天空染得五彩斑斓。
在山上的亭子里稍作休息,品尝着自带的零食,与一同登山的游客交流着彼此的感受,笑声在山间回荡。这里的人们热情而淳朴,他们对高峰山的热爱和自豪溢于言表,向我讲述着祖辈们与这座山的深厚情感和羁绊。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闪烁在夜空。回首望去,道观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这次高峰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当地人民的热情与质朴。它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等待着我下一次探索。
叠峦起伏万影重。
千秋随风一场空。
杨氏陶笛。。探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