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狂飙》电视剧的爆火,参演高启强的张颂文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不知道不觉中,视频号、公众号给我推送的都是关于张颂文的信息内容,这算是现在平台惯于流行的算法规则,但同时也无形中加深了我对张颂文这个人的认知。
首先,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蹭热点,更不是追星。纯粹是我从有限信息中通过对一个人片段式的了解,而产生的感受的分享。
张颂文的成功,可以说是普通百姓的希望所在。因为张颂文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出生,一样从底层奋斗而起的成长,一样忍受过小人物的无奈和委屈,但是同时他身上自带的那种坚韧平凡朴实的气息,又带给人以安定的力量。
从他自述中,张颂文24岁才决定考北影,在此之前,他做过酒店经理,做过导游,做过很多底层的工作。因为丰富的阅历,他在语言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因为出色的演技考试而破格得到了录取。
毕业后,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留校任助教。但是为了积累演戏的经验,他还是辞了助教的工作,开始跑剧组。有三年时间,他面了800多个剧组,被拒绝了800多次,所有人都对他说他不可能成为演员。
最难的时候,他只能住在北京郊外的村里,每天晚上去买打折的菜。后来有记者去采访他,给他出了一篇关于他“捡烂菜叶”的新闻,想让他以此博得业界的同情,这篇文章他从父亲的口中得知,他坚定的说,不要同情他,因为他不需要同情,他不觉得自己可怜,因为心中有对演艺事业的热爱,所以在追逐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是不觉艰苦的可怜的。
这也是他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原因。他就像周星弛在《喜剧之王》里面,始终坚持“演员的自我修养”的尹天仇,哪怕是做一个背景板一样的群众演员,他也会把它当作一个主演的角色来琢磨,所以,他不停的问导演、编剧关于这个角色的信息,出身、性格、职业、家庭等等,只是想让这个“背景板”丰富起来,有血有肉。
他觉得“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所以他对每个小角色都较真,这也许是他这么多年来不红的原因,他太认真、太专业、太执着,以至于与这个网红、看脸、流量的社会主流格格不入。
他的这份认真是出于对于演员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在他看来演员是最有资格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所以他把每次的表演都当作一次艺术创作。他这份责任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可能来源于父亲的影响。
张父是一名军人,退伍后转岗到一个单位做一个小领导。虽然是小领导,但是,张父却是常常最早到办公室,帮同事打水、洗茶杯,日复一日。张父最常叮嘱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工作,团结同事”,张颂文正是在这样的叮嘱中一步步走来,他理解这句“好好工作”,就是承担起这个职业对自己的要求。
我的父亲也是常常叮嘱要“好好工作”,相信这也是我们的父母辈对我们叮嘱最多的一句话了,我们的父辈,包括我们这一辈,都背负着一份“责任”成长起来的。我们现在条件好起来了,“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这种叮嘱少了,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常说的反而变成了“开心就好”,想想,为了不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压力,我们是不是忘了提醒孩子他们的责任了呢?
有人说,张颂文的身边住着一个历经人世沧桑的老人,所以他才能演绎出那种生活的味道。张颂文在自己的散文中曾讲到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他的母亲是一个乡村医生,常常在村里看病。在一天的傍晚,母亲带着小颂文去看望一个独居的老奶奶,老奶奶躺在昏暗的房间床上,母亲用探听器给她看病。
她对母亲说:“大夫,我感觉疼。”
母亲安慰老奶奶:“奶奶,你身体很好,就是缺一种维生素。”
老奶奶叹息:“可是我没有钱买啊。”
母亲笑着说:“不用花钱,这种维生素,您多晒晒太阳就有。”
于是,从那天起,老奶奶就会每天下午坐在门前晒太阳。直到半个月后,老奶奶去世了。
小颂文问母亲:“你不是说,只要晒太阳老奶奶就会好吗?”
母亲说:“其实老奶奶得的是绝症,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但是多晒晒太阳至少让她有希望。”
小小的张颂文,和母亲一起去看病的童年时光中,就经历了许多生死,在面对这些人生重大时刻的时候,母亲身体力行演绎了绝处逢生的生活态度,或许这也是他能够沉住气面对人生低谷的能量来源吧。他曾分享,在最困难的那三年里,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都会对自己说:“明天就会好的。”
明天复明天,有许多人就倒在了昨天,只有那些有信念,有理想,有耐心的人,才能等到成就的一天。而在此之前,需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吃饭,认认真真的生活,认认真真的工作,认认真真的过好每一天。
不要让自己活在昨天的成果与失败,也不要让自己活在明天的希望与绝望,就是活在今天的勤奋与努力,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除了坚持不懈的那个。
我想,这也是张颂文的经历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我们喜欢或了解一个明星,不应停留在他的演技与颜值,而应该学习其精神和品质,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