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短短八个字,充满了历史的辛酸和沧桑感!
《南渡北归》是一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全书分三册,足有180万字,已经读完有好几个月了,这是近几年来读的最有魅力的一部著作。叩击心门的地方实在太多,无数次被感动地掩面而泣,书中资料也像是深入进了自己的灵魂,一幅幅,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脑海里不断徘徊……
含泪读完这部巨著,掩卷而思,心情久未平静,一直想写点感悟,却有事未明,未曾下笔。过去了几月,遗忘了一些,也积淀了一些,但大师们令人仰止的高大身影,倾倒众生的人格魅力,光辉深邃的文化造诣、起伏多舛的命运转折,无不让人在深深感慨之后,又久久难以释怀!
首先,文中着墨最多的当然要数被喻为“人间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他是山东名门之后,参加过五四户外,赴欧留学,归国后是中国文人领袖,曾任西南联大、北大、台大校长等职,是20世纪初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等。在动乱年间,他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知人善任,唯才善用,挽救了大批中国文人,大批中国文化。他性情豪爽,明辨是非,手腕刚毅果断,说话办事有气吞山河之势,是一位有血有肉有骨气有大智慧的知识分子。抗战时期,他力主史语所南迁四川李庄,保住了史语所有生力量,他以书生身份屡屡直言指出蒋介石之错误,更是不负众望轰走了孔、宋两位敛财者,对汉奸周作人深恶痛绝,严惩法办。他具有文人领袖的社会良知和正义秉性,对友真诚,想法设法保障文化同仁的生活,救助了生活窘迫而又患肺病的梁思永、林徽因,多次营救陈寅恪于畏难之中,争取资金为他治眼疾,而自己却在台湾穷困潦倒,去世前一天,还为挣稿费买棉裤而努力……看到他魂归田横之岛时,不禁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他的传奇一生用好友罗家伦的话“纵横天岸马,俊逸人中龙”是最好的写照!
第二,印象深刻的是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他是一位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诗人等于一身的300年难遇一见的大师。他一出场仿佛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占据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端。他对中国历史熟稔,诗词精通,留学日、美、法、德等国家,会20多种语言,精通8种语言,贯通中西,被称为“活字典”,是当时塔尖式人物,是第一位被牛津大学聘请的华人汉学教授。虽没学历,但却早被清华聘为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合称"清华三巨头”!他的治学主旨“在史中求知识”,他首先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一生撰有多篇巨著,晚年眼疾后还口述让助手完成《寒柳堂记梦》、《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慨!
第三,是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年轻时的林徽因可谓是风华绝代,倾国倾城,她冰雪聪明,才华横溢,气质非凡,是优秀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建筑家,后与才子梁思成结婚后,“太太的客厅”一度吸纳了众多文人骚客、才子俊杰,他们一起品酒饮茶,共论时事,畅叙友情,真是人间一乐事。她出生名门,历经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困居李庄,亲自上街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肺病缠身,却拒绝美国高薪聘请,执意留在祖国吃苦,与梁思成一起考察完成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的民宅古寺,为中国建筑事业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虽然,牌楼今日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她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她的举世才华和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妙语已经成为绝响。“凡世精灵,才情天纵”她是一位学贯中西,人品高洁的一代才女,是一位极富魅力、倾倒众生的一代女神!她的一生是对的起金岳霖对她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哀挽和终身不娶的痴情的!
印象深刻的大师实在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也实在太多,如:临危受命的胡适赴美任大使,几经纵横捭阖,有力促进美国的参战,为中国抗战争取到贷款,后却被宋子文排挤,到处游荡讲学时的凄凉与坚持。 又如:梅贻琦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时时不忘救国救民,对美国退回庚款系数用于留美学生,他用一生的时刻成功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任校长期间,对清华师资严格遴选和延聘,培养了许多出色的大师,使清华在五、六年期间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黄金时代”,他是我心中“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
还有许多大师:闻一多、刘文典、穆旦、陈梦家、叶企孙、曾昭抡、吴宓、吴晗等,不一一列举,一气呵成读完巨著,泪水不知被模糊了多少次;历史的真相让我们重新认识更多的大师,在扼腕叹息大师们的多变命运时也带给我们深深地沉思。
感悟 :
一. 文化有传承 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是:一代大师们在战乱中奋力保护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的那种坚持。数年的颠沛流离、流亡岁月,他们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保持气节,挺起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胸膛,始终保留"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大师们倾尽全力保护现有的文化和资料,一次又一次地迁徙,只为了资料的安全和知识的传播,虽狼狈亦悲壮……在那个动乱年代,他们呕心沥血,用自己的声音,树起了他们独有的学术旗帜,唱响了那个灾难年代属于他们自己的绝响。 全书以大师们迁徙和学术研究为主线,在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和大师们的学术研究之间相互切换,映衬出大师们高尚的节操。
二.心中有信念 是什么支撑并激励这群"柔弱”的知识分子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往事再回首,国难当头,流亡大师们都怀着一种悲愤交加的情愫,而这种情愫又迅速铸成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坚强信念,一种与国家、民族同生死共患难的英雄主义气概。他们忧国忧民、不畏艰难、满怀信心地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令人无不感慨万千。很难想象,他们一路负重前行,在战火纷飞中艰难跋涉的历程是何等艰辛,背后又是何等沉甸甸地信念在支撑啊!因此,无论什么年代,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保证
回望今日,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不忘初心,保持操守,铭记使命,不畏将来,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大师远去,桑榆非晚。历史的脉络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任意更改,文化的力量只会随着历史的沉积更加具备光芒。真诚地期盼《南渡北归》不会是一曲挽歌,而是大师故事的一个变奏,是开启时代的一把钥匙!
作者 玫瑰含香 写于 20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