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皆有源。先成规矩,后成风格。书法,必得先遵循田字格的约束,间架结构匀称安排,起笔落笔笔笔夯实。先站得稳,守得端,再谋求变化,灵活运用。大师的字,不仅仅是美的彰显,更是内力的再现。工夫不到,没有成效。坐得板凳十年冷,方得潇洒四月天。坚持是颠扑不变的秘诀。锲而不舍,才得改变。到某一天,提笔有厚重感,有结构佳,那才是有了一点书法味。久而久之,才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那里面包含自己的理解,书法的韵味,甚至囊括了自己的人生。
万事皆有源。先有汲取,再有呼出。写作,犹如蚕吐丝。之前,必得先吃进大量桑叶,才有可能吐出细丝。同样,只有有了海量的阅读作根,才可能让写作之树繁茂如新。有人说,只要是真实的,触动人心的,就是好文字。不错,但没有阅读作根的文字毕竟肤浅。犹如一个美女,如果只有外在的胭脂修饰,缺乏内在的涵养,一览就无余了。而真正的美女,是由内向外的馨香,久久凝视,百看不厌。一切好的文字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来源于体验。如果再有坚实的阅读底座,写出的文字必定厚实,越读越有味。
万事皆有源。先有理解,再有声音。朗读,就是如此。看到一幅作品,只停留在认识文字上,马上就读,往往只是“念字”。只有把文字理解于心,把情感基调酝酿于心,把声音节奏默念于心,才可能有好作品出现。很多美好,不是靠高声喧嚷,而是赖于情感下沉,再下沉。于无声处听惊雷,于不惊中听韵味。越厚重的东西越沉默,越有魅力的声音越低沉。在中低音中,寻求突破。在细腻处,寻求变化。一幅完整的好的朗读作品,定先于脑中形成画面感,在边读边想中发出声来,要高低起伏,节奏分明。读出高山流水,读出跌宕起伏,关键要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