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5年,嬴政巡游秦国,来到了秦帝国的东方,在这里,他看到了广阔的大海,可能是这个大海让嬴政焦虑的心情得到了一丝的平复,这时候的他又一次充满了雄心壮志,他决定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赢得自己没有得到的民心。
7年后,一条陇西岭到辽东,长达5000公里的军事防线完工了,这就是名扬世界的万里长城。当然其中也不乏涌现一些民间的孟姜女的故事。为了配合长城的防御,嬴政,他还修建了一条军事通道,这就是现在非常著名的秦直道。一条用来古代军用的高速公路,这条道路,从陕西咸阳甘泉宫一直抵达了内蒙古的九原地区,长达1800里。这条高速公路为秦国的迅速战争准备和粮草供应都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只要北部疆域一旦发生战事冲突,秦国的骑兵三天就可以从咸阳抵达前线,与此同时嬴政还命令秦军50万人,南征百越,在经历了很大的牺牲之后,秦国终于征服了岭南地区,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至此岭南地区,就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秦朝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让国家收购了很大的疆土,这也让嬴政对自己新建立的帝国的未来看到了希望。可能就是看到这些,他才产生了更加坚定的想法和信念,他认为秦法的天下推行于帝国的改革,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唯一保障,但是嬴政企图获得的民心,他真的能得到吗?
战争永远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他会让社会超负荷的运转,请你有学者做过一个演算秦帝国时期,从东南沿海将粮食运输到西北的河套地区,这个成本比战国时期运输成本要高出200倍。从出土的文献记载,仅仅在打仗的这几年中,徭役的百姓就死掉了七分之一。繁重的徭役让整个东方六国的百姓对秦朝的反感程度彻底增强,在他们心中统一远远不如原来的六国分封制要好。秦帝国统治的地区渐渐的走向了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的爆发口。 公元前214年,嬴政刚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他正沉浸在自己喜悦中,但就是在这个热闹愉快的时刻,一位叫淳于越的博士,斗胆向嬴政提出了恢复分封制这样敏感的话题。可能在当时很多大臣眼中这样的进言和当时提出封建集权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嬴政心中,他一直盼望着六国博士对帝国统一的认同愿望彻底毁灭,经过了几年的期待,自己的一番苦心完全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嬴政终于失去了耐心,这时候他没有再退让,因为帝国的统一是嬴政心中最后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