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需要注意的是,齐景公所谓“千社”的位置位于“自莒疆以西”,也就是齐国从莒国新近占领的部分领土,这部分领土的获得大概来自于十二年前(齐景二十、鲁昭十四、前528)齐国曾经扶持流亡的公子庚舆返回莒国即位期间,此后两年(齐景二十二、鲁昭十六、前526)齐师从这里出发,经过莒、郯等国领土远征徐国,并胁迫上述诸国盟于蒲隧。
当然齐景公提供这个地方作为资源之外,鲁昭公也不能空着手,而应该相应提供一些鲁国的领土作为合伙投入。而与“莒疆以西”毗邻的这样一个重镇就是之前曾经为鲁、莒之间长年反复争夺的郓邑。
如图,那个时代的东、西方向之分与今天的地球纬度并非平行,而是呈西北——东南走向,因此“莒疆以西”其实就是说从莒国向西北方向齐、杞之间、秣陵之南的广阔领土。那么作为给齐国这份本金增加一个彩头,鲁昭公以自己的名义支持齐侯夺取毗邻这个地区的重镇——郓邑:
……十有二月,齐侯取郓……(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春秋.昭公二十六年)
于是在政变的第二年起,鲁昭公就在齐国从莒、杞过去陆续取得的土地之上建立了一个以郓为临时都城的附庸国,类似于晋国曾经在从齐、卫获得夷仪之后将其用于安置卫献公政权一样。这样一旦将领鲁昭公成功复辟,那么包括郓在内的鲁国过去从莒国攻取的沂、沭流域广阔土地应该就会作为补偿送给齐国,于是之前我们提到的第三个问题也大致得到了解决。
当然这个布局也有明显的问题,那就是齐国的攻击方向过分靠近季、孟、子叔氏控制的封邑,从而根本上触动了这个实际控制鲁国政权集团的利益,结果必然遭到他们的坚决抵抗和反击。所以齐景公在这个方向进行了短暂的试探后知难而退,从鲁昭公入住郓邑的当年夏天起,就改从鲁国北面由孟氏控制的要塞成邑入手。
从齐国自身的角度来看,鲁国内部公室与公族的斗争根深蒂固,如果真的陷入太深势必得不偿失,而沿沂、沭而东下,深入控制徐、郯等淮夷诸邦才是大计,所以齐景公的如意算盘就是,万一顺利攻取了部分领土,以后就作为继续向南发展的基地和鲁国给的补偿;如果昭公没能够回国复辟,齐国就更有理由长期赖在这里不走了。
如图,齐景公的宏观计划其实就是通过获得郓邑从此东下沿沂水、沭水进入泗水和淮水下游,征服整个淮夷部落。因此对于完全征服鲁国其实兴趣不大,所以齐国所谓帮助鲁昭公复辟只不过是其南方战略的一个筹码而已。
对此随同鲁昭公流亡的智者子家羁(懿伯)看得十分清楚:
……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以待君命……公喜。子家子曰:“天禄不再,天若胙君,不过周公,以鲁足矣。失鲁,而以千社为臣,谁与之立?且齐君无信,不如早之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就是说,齐国根本没有动力帮助鲁侯复位,只不过是希望借此占据一部分领土用作攻略淮夷的基地而已。当然他采用了一个委婉的说法“天若胙君,不过周公”,也即昭公唯一可以惦记的利益只能在鲁国疆域之内,在此之外的一切领土都不过是一个诱饵罢了。唯一有意义的出路只能是向西寻求同姓盟主晋国的支持。
当然子家懿伯的想法也不是没有漏洞的,因为晋国忙于自身发展以及平定王室动乱,更何况季氏早就与晋执政六卿形成利益勾结,所以走这一条路也未必顺遂。从这个角度来看,鲁昭公希望依靠齐国搏一次命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