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断舍离》: p110-111
书架的断舍离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读书要读到最后”,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不怎么有趣的书,终于努力看完了’’的人不在少数吧?这其实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其实只要我们坦然面对自己,很多书是可以放下的。 在最后一节如何压缩书籍量上,诀窍就是判断这本书对自己来说是否“好吃”。书籍也有保质期,尤其是情报通信类的商务书籍。 即使书架上摆着很多没有读过的书,但其中一定有那些对自己来说是“好吃”类的书。 因为,纸质书与电子书不同,它是包括纸质、重量、设计等各种元素的综合艺术,并且书籍本身也有类似“气质”的能量。那些“不知为何拿在手里,心里就一阵欢呼雀跃”的书籍也不在少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籍不同于其他杂物,是一种特别的元素。 另外,书籍的数量也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 同时也带有一种“看,我多厉害”的感觉。 即使那些宋被翻阅过的书,摆在书架上也会产生某种错觉一“希望被认可”的欲求得到了满足。最后,这些书就成了“囤本”被晾在书架或者书桌上。如果书架上有这种作为“装饰”用的书籍的话,只有痛快地清理掉,才会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来装饰生活。 最近几年,因为网络书店和二手书店的兴起,那些以前被处理掉的书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很快买到手。 如果是为了获得信息情报,很多时候可以利用电子韦或是互联网,而不必购买纸质书籍。
以前一个人的信息量和知识储备基本上等同于他的藏书量。今非昔比,“书籍”的概念 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带着。网络书店也是我家的书架”的感觉,根据自己的需要清理或购入书籍,轻轻松松地压缩书籍量。 不过,话说回来,书籍作为一种特殊元素, 很多人对其有着深刻的执念。按照断舍离的铁则一勿从执念强烈的杂物开始实践断舍离,新手应该先从其他地方开始锻炼选择取舍的能力,之后再挑战书籍的断舍离。
断舍离的步骤
◆Stepl书架是全部书籍都以看得见的状态陈列的,所以,首先是多次估计藏书量。
◆Sep2压缩书籍量的唯一关键点就是看这本书对自己来说“好不好吃”。从这一点就能认清自己和书籍之间有没有互动性。
◆Step3在“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中物量 应该大约占5成,不过书籍是个例外。只需认识到“总量限制”一一书籍能全部收纳到 书架上就可以。从“易取.好收.美观”三个维度收纳整理,做到使用方便。
I:
WHAT:书本不在于多,而在于致用。本拆页作者建议我们对书架进行整理,清除那些已过时,只是用于满足我们心理虚荣,只是用于装饰类的书本。
WHY:对它书本进行整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当前我们所需要的重要资讯,也是对过去的一些旧有观念的舍弃。更好的活在当下,面对明天。否则书本只用于心理安慰及装饰,让它失去了本有的色彩。
HOW:怎么样对书架进行断舍离?
1. 估计藏书量,例书目清单。
2. 分析每一本书“好不好吃”,当下跟这本书是否有互动性。
3. 重新排列,以“易取、好收、美观”三个维度收纳整理。
WHERE:渴望整理自己的生活,想要进一整理书架的人。
A1:
我有一个习惯,一听到别人推荐的好书,我就会买下。然后推在书房里,目前已有近1000册书。
2020年1月3号,我的一个朋友,从很远过来。想要跟我借一本《面对情绪的艺术》这本书,因我之前看过也跟她做了分享。
当我走进书房时,怎么样也找不到这本书,后来让这个朋友扑了个空。感觉心理很内疚。
反思:这本书我看过,也做了推荐。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我也确定它在书房里,但是就是找不到。主要是书本太多,我没有经常对书架进行整理,对我“最好吃的书”放在比较明显的位置。这样下次找书就容易多了。
A2:2020年3月15-16日,用两天的时间,整理书架。
行动:
1. 按种类例个书目清单,统计藏书量。
2. 分析每本书的内容:资讯是否已经过时,内容是否是我当下的生活追求相关,是否有收藏价值。
3. 按“易取、好收、美观”的原则对整理出来的书本,重新上架。对于资讯已经过时类的书籍,果断舍弃。
奖惩:如果按时完成,给自己放一天假。如果没完成,洗两天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