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阅微草堂笔记
黄西村的猫儿山山脚下有一户姓黄的人家,老两口无子嗣,原家里有一个老母,缠绵病榻多年,全靠儿媳阿英尽心服侍,贴身照料,村里都道,纵是亲闺女也不过如此。由此,阿英的孝名受到方圆百里的称颂。
两人辛勤劳作,虽日子过得清苦,一家人倒也和睦。
不料男主人黄生上山间打柴时不慎滑倒,一瞬身体就不能动弹了,
阿英哭瞎了双眼,家里的劳动力没了,可这日子得过呀,田是不能耕了,丈夫的病情也耽误不得,家里还有一个卧床不起的老母,在村里人的介绍下,阿英揽下了一份在隔壁村刘士玉刘举人家做饭浣衣的差事,这粗使活累是累,一个月的月钱却顶得上在庄稼地里忙活几个月。
病来如山倒,黄生的一跤跌得不轻,又或是积年劳疾,虽请了镇子上的名医,身子骨并未见好转,竟一日不如一日了。
这一日,黄生睡得迷迷糊糊,恍恍惚惚间仿若走入仙境,白雾渺渺,奇石嶙峋,间有璀璨花锦,一时间不辨西东。
一阵微风裹挟花香吹来,朦胧中依稀看见一道人影飘过来。
近了才看清是一个女郎携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孩童生的白嫩可爱,女郎身姿窈窕,款款下拜 ,喊了一声,恩公。
话音刚落,黄生似惊了一般醒转过来,呆了又呆,想起早年间发生的一件事。
那一年,沧州发大水,邻近的村落还有庄稼地都被洪水淹了,到处都有无家可归之人。
黄生刚走出家门口,迎面走来一个身怀六甲的年轻妇人,这年轻妇人着粗布短衣,形容枯槁,似是多日未曾饱食,又连日奔波,加上怀胎七八月,身体已是强弩末节,摇摇欲坠。
黄生唤来阿英,一起将妇人扶进屋,又吩咐煮来热汤,待人吃饱喝足了,才问缘由。
年轻妇人吃得一些热食,面色比刚才红润了,这才微微颔首,身子对着黄生夫妻俩一福,道,“两位恩公好人,小女子姓胡,夫家在青县的宝田村,几个月前,丈夫被征兵,只我一人,此次原是因避难来投奔祖母家,不料,祖母已迁往它处,小女别无去处,家里房屋尽被洪水冲毁,身无余粮,流落此处,饥荒之年,人人自保,讨不了一口吃得,可怜我腹中胎儿,跟着娘忍饥受冻。”说着低头垂泪,叫人不忍细看。
夫妻俩虽是乡野农民,亦是敦厚善良的人,看到此番情景,想到胡女无依无靠,身怀六甲,此番出门,必是凶多吉少,两人一合计,便叫胡女留下来,待到产下麟儿再走不迟,胡女欣然应允。
于是,阿英另收拾了一间房间出来,备好新褥子,专门供胡女居住。
当夜,彤云密布,天幕沉沉,似是又要下起雨来,夫妻俩看着窗外忧心重重,这老天爷存心不让人活啊,今年的收成是彻底指望不上。
屋外有人咚咚敲门,是胡女呀,阿英忙请进屋,胡女在屋檐下站定,摆摆手,说道 ,大娘,胡女有一事,今日多亏大爷大娘收留 ,这条黄手帕乃是我日常所用,若日后两位恩人有困难之处,可将它系于门外东南角的槐树上,胡女自当竭尽所能。
胡女将手帕交付于阿英,临走嘱托道,今夜万不可开门,无论有什么声音 ,大爷大娘可静心安睡。
老两口不甚明白胡女的意思,掌灯时分,屋外开始下起黄豆大的水滴,打在石桌上噼啪做响,伴着雨声,两口子渐渐睡去。
待到三更时分,黄生好像听到了外头有叫声 ,不像人声,倒像是狐狸的声音,村子处于山脚下,常有饥饿的野猪,黄鼠狼,狐狸下山觅食,只这声音好奇怪,悲鸣一声过后,四周竞相响起此起彼伏的狐狸叫声,片刻又倏忽消失,万籁俱寂
第二日清晨,阿英送些吃食给胡女,却看见胡女房门大开,屋内已无一人。
夫妇二人忧心胡女安全,去往村口询问,众人都说,没看见有人出村,倒是四更天蒙蒙亮,有村人出来小解时,看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嘴里叼着一只小狐狸往村口去了。
此事已过五六年,黄生心里本已淡忘,如今那胡女梦里寻来,想是欲报恩,黄生助人全凭一片热心肠,哪指望报恩,只是想到自己病痛缠身,一旦去后,独留需要人照料的老母和妻子,自己于心不忍。遂拿出压在箱底的手帕,悬于门外的槐树上。
几日后,听说刘孝廉家里闹了狐狸,那狐狸在书房盘桓数天,就是不走,吓得刘孝廉家都不敢回了,那狐狸大白天的就敢跟人说话,还拿瓦片石头砸人
在平原担任知州的董大人是个好官,他知道了这件事,前往刘孝廉家里查看,正当他谈论人与妖的路数不同的道理时,忽然,房檐下传出响亮的声音,“你做官很爱百姓,也不索取钱财,所以我不敢攻击你。然而你爱百姓图的是名声,不索取钱财是害怕有祸患,所以我不躲避你,你可以走了,不要再多说话,自找麻烦。董大人狼狈的回去了,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阿英在刘家做的是粗使活儿,又因她是乡里人,经常受到其他下人的欺负,这次书房打扫,人人都惧怕那狐狸,没人敢去,管家独安排阿英干这差事。阿英却不怕,众人都站着离书房门口远远的,阿英带着家伙事走进去,狐狸也没有拿石头砸她。
有一次一人跟狐狸说话,问他这件事,狐狸说,虽然阿英是下人,但是她是个真心孝顺的妇人,鬼神见了都害怕,何况我这样的呢。
刘孝廉听了这话,让阿英住在这所书房中,下人们也不敢在欺负阿英,当天,狐狸就走了。
阿英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黄生,黄生就把自己梦里梦见胡女,还有黄手帕的事儿都跟阿英说了,真是奇怪,自那天后,黄生的身体也日渐好转,两人都道,是狐女报恩来了。
原文
沧州刘士玉孝廉[5],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6],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7]!”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