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冬去春来;风霜雨雪,四季交替;陌上花开,春日暖阳。伴随着疫霾散尽,乌云远离,久违的暖阳终于再次普照大地。伫立于春意盎然的三月时节,绿色的跃动诠释出全新的生命的色彩。春光明媚,花香扑鼻,在通往春意的路上,带给人们一段久的问候,一抹美丽的诱惑。
三月,繁花开遍,姹紫嫣红;三月,梁上新燕,婉转啼鸣;三月,春雨绵绵,细雨如丝;三月,春风细细,拂面撩人。身处万物复苏、绿树成荫、花开成海、莺歌燕舞的三月,听花开的声音,看大地的色彩,感受内心的舞动。
假若说回忆是多姿多彩的符号,并用独特的缠绵思绪勾勒出一幅炫彩的卷轴。那么生机勃勃的三月,难免会创造出一些挥之不去又萦绕心头的人、事、物,成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动人音符。3月18日我与四十几位伙伴共同相约京门铁路,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用眼睛去记录风景,用汗水去浇筑梦想,用内心去聆听时代变迁。
三月的清晨,尽管万物早已复苏,花儿渐渐吐露芬芳,然明月清风、柔媚清朗的气候,让三月的清晨在苔痕映照的色彩间多了几许淡雨疏风、薄雾浓云,清冽缠绵间夹杂出几抹淡淡的凉意。也许出于自身对清晨天气的担心,也许出于自身一年多没有系统运动的惧怕,3月18日徒步的衣着装备,我竟然开启“春捂”模式,回想起来甚是滑稽。
3月18日早晨,我按照要求来到指定地点,不多时,一辆白色大巴车来到接站点,而这正是主导此次行程的天津向往户外的车辆。也许因为春意盎然,也许因为暖阳的久别重逢,车辆走高速、进省道、穿乡村、入山野,堵车可以说是一路相随,经过近六个小时的漫长行驶,车辆终于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六合九鼎山庄停车场——此次徒步行程的起始点。六合九鼎山庄停车场,是距离京门铁路沿途的丁家滩铁道口最近的停车场。简单整理行囊,伴着明媚阳光的照耀,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十几人,正式开启京门铁路的徒步行程。
众所周知,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俨然就是一幅中国民族成长史。从百年前晚清统治下的积贫积弱,到近代工业文明的车轮驶进华夏大地;从建国初期的国穷民弱,到如今的国富民强。动车、高铁等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科技产物,俨然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命脉的动力来源。提起中国铁路,不得不提素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的詹天佑——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卓越设计师,一位亲手修建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近代诸多铁路的伟人。
3月18日徒步的京门铁路,现如今“京”即指北京市区,“门”即指门头沟区。而历史上的京门铁路则专指北京西直门站到门头沟站的这段铁路。北京门头沟附近的京西群山中,遍藏煤炭资源,又是出产石材、烧制琉璃的宝地。京西 门头沟的煤炭资源,没有铁路前只能用牲畜运输走京西古道。为了让这里的煤矿更方便得运到西直门,更为了给设计中的京张铁路燃气机车提供燃料,1906年10月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的辅助线路——京门铁路。两年后通车,起点为西直门站,终点为门头沟的城子村,全长为26公里。至1927年,京门铁路经不断扩建,总长达到34公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连接矿区与市区的交通要道,京门铁路在日军统治时期也必定成为运输的主力军,更是成为日军占领北平之后大肆掠夺与开采煤炭资源的见证。京门铁路被日军霸占期间,日军更是在铁道两旁修建了诸如碉楼、哨所等若干工事,留存至今,共同见证时代的印痕,感悟岁月的变迁。京门铁路因煤矿而兴盛,又因煤矿关停而没落。因京煤集团改制,加之更多高科技铁路的运营,截至2019年底京门铁路再无火车运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京西古道也渐渐荒芜。现如今,这条铁路渐渐成为众多徒步爱好者的探秘的圣地,同身旁的京西古道共同见证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
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在领队的带领下,踏上了这条超百年历史的铁路。行走于早已锈迹斑斑的铁道之上,身旁同样废弃许久的丁家滩站,静静注视着我们一行人的言谈举止。作为徒步的起点,静卧于此的丁家滩站仿佛一位驾驶员,邀请我们共同乘坐一辆超百年历史的火车;仿佛一位演奏家,邀请我们共同聆听一曲岁月变迁的乐符;仿佛一位摄影师,邀请我们共同欣赏一幅当年繁华的锦绣画卷。好奇新鲜的我们,漫步在铁轨之上,或拍照,或交谈,或阔步前进,或缓步前行,宛若在向一位历经百年沧桑的“老人”,讲述当今的巨变。
在领队的指引下,我们或漫步于铁道,或穿梭于山间小路,不知不觉竟然有两处神奇的地方。神奇一,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吐蕊、争芳斗艳,远远就能闻到桃花的芳香。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桃花一片,灿烂如霞,山花烂漫,花团锦簇,如梦如幻,让人沉醉,美不胜收。神奇二,行走的山野小道,短则几米,长则数十米,树枝上便会间隔出现不同户外团体不同样式且颜色各异的户外条幅。这些条幅宛若指引着人们在山野之间,做出正确的行进方向,助人们看到远途的希望。
短暂结束漫步于山野小道的旅程,我们一行人再次回到铁轨之上。此刻的铁轨两侧,除了拥有桃花的灿烂,更拥有杂草的羁绊、野花簇拥。锈迹斑斑的铁路边的一些类似里程、涵洞、铁路桥的编码,搭配矗立铁道两侧饱经风霜的京西山脉,以及静静流淌地永定河,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京门铁路当年的繁荣。漫步铁轨之上,忽然看见不远处一辆辆满载煤炭的新式火车的驶来。火车声响,与周围沧桑岁月巧妙融入其中,看似突兀,却让周围诸多人、事、物深刻感受到历经风霜之后的岁月沧桑、时代变革。
修建于1906年的京门铁路,受制于当年施工条件有限,为了少穿山打隧道,京门铁路基本是沿永定河河谷修建。依附京西山脉的京门铁路,全线共有13处长短不一的隧道。隧道被劈的整整齐齐,出于防止山体塌陷的功能,隧道口全部修筑成倒U字型,矗立山脉之间,恰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屏障。墙壁都是人工开凿,全部是岩石结构,到处都是钢钎留下的印痕,看到这些总会令人引起翩翩遐想。
受制于时间等诸多原因的影响,13处隧道,我们只穿行了第7号、第8号、第4号、第5号共四处隧道,余下未去的隧道,虽有遗憾与不舍,却给下次的徒步留下诸多新鲜与期盼。四处隧道进入隧道,有的暗无天日,有的能看到尽头的光亮。它屏蔽了所有杂音,像一个个掩体,让人在短暂无措之后重新走进阳光下。然而漫步四处隧道,我却发现两点共同之处。共同点一,身处隧道,无论隧道内黑暗几许,温暖的阳光始终通过身前身后的隧道口静静地照射进来,指引人们前行的道路。暖阳仿佛告诉世人,隧道宛若黎明前的最后黑暗,勇敢的通过,幸福的阳光就在眼前静候佳音。共同点二,身处隧道中央,尽管有眼前的阳光指引前方,然铁轨之间的间隔,让人们不得不放慢脚步,专心脚下的步伐,专注当下的荆棘,纵有困难,亦往已。
穿行于四处隧道,尤以5号隧道最长最黑暗,418米的长度,近乎毫无光亮的照射,走进甚是有些惶恐。5号隧道内有两个风洞,走进去一窥其冒,站在风洞但见洞外蜿蜒曲折的永定河的奔腾不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走出隧道,偶尔能听闻路边村庄鸡犬之声,继续沿着京门铁路行进,铁路两旁荒芜的站台、转运室、扳道房、老式电灯、电铃、信号灯等,虽早已锈迹斑斑,却向世人不断讲述时代的回想。不远处正在运行的火车,正是现代与历史相互融合的最佳见证。旧事物总是被岁月赋予不一样的意境,身处其中,时间好像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一行背负行囊来此徒步的人,也无非是京门铁路百年岁月见证的亿万匆匆过客而已。这里安静、孤寂,却又让人浮想联翩。如果说我们用脚步丈量京门铁路的风霜雪雨,那么京门铁路则用她那沉默、伟岸的身躯,告诉我们苍海沧田的变迁。
京门铁路在京西古道的基础上修建,我们一行人在领队的带领下,时而漫步京门铁路,时而穿越京西古道。短暂离开京门铁路后,我们来到京西古道西山大道东向西的第一个隘口——牛角岭关城。不远处破败的残墙,数百个骡马蹄窝及蹄窝周围的骡马雕塑等,不断向世人讲述京西古道曾经的繁华。京西古道沿途的各类古寺、古迹,应该是当年人们行走于京西古道求平安的场所,静卧其中,向人们展示着沧桑繁华。
记忆是一朵最美丽最虚幻的花朵,出现于人心灵最深处,让你的嘴角透出淡淡的微笑。离开关城,我们再次回到京门铁路,继续漫步铁轨之上。不知不觉竟然走回了丁家滩铁道口——我们徒步的起点。伴随着我们重回起点,为期一天的京门铁路徒步也暂时落下帷幕。我们一行人回到六合九鼎山庄停车场,踏上大巴车,结束疲惫及充实的一天,见证岁月与时代的变迁,我们开启了返程。一天徒步共9.18公里,累积爬升440米。
一路走来,回首眺望,尽管京门铁路早已荒芜,尽管岁月沧桑让其风雨飘摇,尽管曾经的故事已渐渐被忘却,然遗址的风韵犹在,留下那山那树那花那草,寂寞地相拥在一起,风雨同舟,共生共荣,成为这里真正的主宰,独自审视岁月的沉淀,镌刻屹立刚强的信念,任凭后人朝圣景仰,留待后世探究荣光。
一路走来,尽管我们经受了漫长的堵车,尽管自身装备略显臃肿,尽管自身身体状况略显累赘,然而徒步京门铁路却领受了不一样的沧桑年华。这便是户外徒步区别于旅游团最大的优势。
旅行,其实是需要具有一些流浪精神的,这种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悠然享受和大自然融合之乐。旅行,有一种苍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孑然一身,隐入苍茫自然,自有一种孤独的意味。旅行,更有一种逍遥,浑然忘我,与大自然交融的境界令人心弛神往。
今朝负行囊,徒步红尘中;愿得心安处,烟雨任平生。短暂一天的京门铁路徒步结束了,期待下次户外徒步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