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学习力”的一个章节关于如何高效阅读,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个人知识结构不同、见识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所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同,所以书本的知识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而是拿起素材自己烹饪,才更有味道,才更容易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注:想象一下,那些个明明学过的知识,那些一看就会,不看就忘的知识,最关键的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将阅读大致分四类,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主题阅读、逐字阅读(一般是诗词、文言文等在这里不做讨论)。
一、整体阅读
1.带着目的阅读:向书本提问,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比如我想解决如何阅读的既有效率又有质量的问题?
2.提出问题:
(1)大致浏览封面、腰封、作者简介、大纲目录后。
(2)提出具体问题,比如如何在阅读1小时了解到我需要的内容。
3.16个关键词
(1)16个关键词
(2)关键词可以被“更关键的词”替换
4.3个关键点:将16个关键词合并归类,然后有逻辑、分层次的回答自己的提出的问题。
二、多重阅读
1.明确目的。
2.搭建框架:
(1)搭建整体初步框架。
方法1.有基础的,可以预先构建框架模型,然后根据阅读情况酌情修改;
方法2.没有基础的情况,可以根据简介(序言)、目录、书评等方式制定一个基础框架。
(2)填充框架,将具体内容按框架来划分按图索骥寻找填充。
3.变速阅读:
(1)跳读:和问题不相关的内容、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
(2)细读: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不曾了解过的内容。用于理清脉络。
4.重点精读。着重针对“细读”内容进行二次、三次阅读,每一次阅读都加深理解,多次阅读,主要是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去。
5.归纳整理。框架随着精读的深入逐渐完善,按照逻辑层次进行归纳即可。
三、主题阅读
1.选定主题(针对某个行业)。
2.搭建主题框架。
方法1.对行业初步理解的情况下预先搭建一个框架模型,再来逐步完善;
方法2.对行业不理解或者不太理解的情况下,先找行业中最基础、尽量最全面的3本以上不同作者的书籍(最好是蓝皮书)进行阅读,然后搭建一个初步框架。(随着知识的积累,脑海中的框架模型会越来越多,一通百通,到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便更加容易);
3.归纳总结。
三个金句:
1.一切的开始都需要带有目的阅读。
2.阅读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3.阅读后回忆,会拥有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