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王韵,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且歌且行,且吟且停
无意中看见这段话,它让我深有感触为之而燃。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1]引用自网络
所爱深且重,叹时光须臾
我们正在被社会追赶,目标明确,埋头奔跑,从来没有过片刻停歇。似乎每一次驻足,都担心被赶超,这让我们心虚且焦躁。所以我们努力地和时间赛跑,并且希望自己成长的速度,能赶得上时间流逝的速度。当然,最佳的状态就是顺便超越一下所谓的对手,如何可以的话,再给他一个谦虚而又不失礼貌的、代表鼓励的微笑。
我们马不停蹄的往前赶,只顾着努力的方向,无暇顾及旁边的风景。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这样焦虑,我们这样患得患失,我们这样恐为人后,我们……我们究竟得到了些什么?
每当打开朋友圈,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和数据传播得越来越快,使得人们对自身的期望变得越来越高,助长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原本过得浑浑噩噩的人,一瞬间打了鸡血一般,仿佛找到了“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通关秘诀。
《世上另一个我》的小说封面,用红色的字体印着一行触目惊心的句子:“我在别人设定的角色里拼命挣扎,以为那是我要的人生。”
我看到了,于是我吓出一身冷汗。我把真正的自己遗忘在了钢筋水泥的森林,生活需要得越来越多,而快乐却越来越少。
纵有疾风起,岁月太匆匆
离家时故作轻松,从此人生是匆匆。
我在青春活力的年纪启程出发,去往心中渴望的远方,来到繁华喧嚣的都市,在一间间教室里留下徜徉的痕迹,然后去往需要的地方扎根。需要获得成就感,于是在工作中忘我付出,患得患失;想要得到认可,于是在沟通中尽力压抑自己,苦不能言……
自步入大三后,我与父母的通话越来越少,从原来的每晚一通到两晚一通最后演变为一周一通。
昨夜我刚刚点上接通键——“还在办公室吗?”——“嗯。”——“那挂了吧。”
还是没忍住,回宿舍的路上拨回去了那通电话——“什么时候能忙完呢?爸妈很久没听到你讲话的声音了。”
委屈,心疼,懊恼,万般情绪涌上心头。其实我也就才20岁,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奋进、努力、厚植根基,但我的父母已经不年轻了,我能用来陪伴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
离开家以后才真正明白“家”的意义,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遇相聚相知,唯有父母的爱,意味着妥协和分离。我离开了家,我看着岁月这把光鲜的匕首,雕刻年龄的厚重和青春的棱角,让我们步步回头的分别成就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暂且等待的。等待有钱,等待有心情,等待有能力,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得到的。有一件事,偏偏就要趁早,那就是对父母的陪伴。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
千山万水远,无处不清欢
危机感和焦虑感,来自于面对和见识更大的世界,因为对生活的现状产生思考并且寻求改变,它是一切成长必然经历的痛苦过渡。
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提到,焦虑的本质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担忧我们失去身份与地位而被夺去尊严与尊重。
我从小到大都很努力,尤其上了大学的这些年,常常凌晨一两点才完成老师交办的工作和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开始在床躺着做咸鱼。
只要我停止努力,潜藏在内心中的焦虑就爆发了。我心虚,我担心一旦停下脚步,我就会被超越,成为连努力都没有的一个平庸的人,似石头似木头,得不到注意,也没有人为我停留。
也许是社会太浮躁了,我紧跟着周围的人,很少静下心来,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后来我才惊觉,让人焦虑的,只是焦虑本身。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热爱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角,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专注做事心无旁骛,抽出时间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再陪陪家人。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拖延,也不会再因为成功可能带来的更高标杆而惴惴不安。
认真磨练PPT技能吧,然后拿着钱去阿拉斯加看鳕鱼;看完报表然后约上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去梅里雪山与金丝猴游戏;挤进地铁、挤上公交是为了节约经费去西藏盘旋云端……
御风而行,莫忘拈花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