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兆丰
刊载: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全文转录如下,仅供个人学习使用,特别地,对于部分内容做了解释、跳链:
你好,今天我们继续讲市场和慈善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讲了亚当·斯密的人性论,讲人虽然是自私的,但是也有爱心,但仅靠爱心不够,所以需要市场的补充。我们也讲了铅笔的故事,讲一支铅笔是怎么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努力制造出来的。那么市场和慈善之间力量的对比是怎么样的呢?
1.世界银行的失败扶贫史
我先给你介绍一本书,《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2006 ),作者威廉·伊斯特里(William Easterly ),是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16年,做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我们知道,世界银行可不是普通银行,它是国际扶贫机构,专门给世界上贫穷的国家提供援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这个扶贫组织的业绩怎么样?其实不怎么样。伊斯特里就在书里说,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达到2.3兆美元,却未能给每个儿童12美分,让死于疟疾的全部人数减半。也就是说2.3兆美元砸下去了,要是每个儿童能拿12美分,打上一针疫苗的话,死于疟疾的人数就会减少一半,但做不到。
要是当中有3美元能够到达妇女的手里面,儿童死亡人数又可以减半,但是做不到;如果每个家庭能够拿到3美元买蚊帐,那么大量的疾病就可以避免,但是做不到。
2.哈利·波特的商业奇迹
在2005年7月16号这一天,英美两国却能够设法把900万册《哈利·波特》送到读者的手里面。书店从来没有出现缺货的现象,即使出现了缺货现象,也能够迅速补充,从来也不需要有什么哈利·波特的马歇尔计划,这事就做成了。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感受特别深。因为2005年7月16号那一天,我刚好就在美国。那天晚上,我们跑到书店去,想在凌晨的时候买到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去到书店里面,看人山人海的,好多人在排队,都等着十二点这一刻买到新书。结果我们觉得排队时间太长,就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10点钟,再回到书店的时候,人龙已经消失,所有在昨天晚上排队的人都拿到书了。现在货源充足,书架里面摆满了新书,随便买。当天下午2点,网上就已经出现书评。有人已经把书读完,发出书评了。就那么一件为了娱乐的事情,西方世界做得这么有效率。
而为了救助非洲的儿童,这么严肃的事情,效率却这么低,这是为什么?
显然不是爱心强弱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说,世界银行官员的爱心就比较弱;我们更不会说,英美出版商的爱心就特别强烈,所以他们能把这事办得特别有效率。
人的爱心其实是差不多的。我们前面讨论过亚当·斯密的人性论,那么区别就不在于爱心的强弱,而在于行善和商业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对比。
3.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在实践中,至少会有如下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1)缺乏反馈机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则缺乏适当的反馈机制。
比方说,在市场里面,我卖一碗牛肉面给你,10块钱一碗,你吃了以后有两个选择:你可以继续要,也可以离开。看到你离开后,作为商人,我也有两个选择:要么把质量做上去,要么把成本降下来。否则我就做不下去。
但是在慈善里面,没有这种反馈机制。我送你一碗牛肉面要不要?不要钱的,你说要。不管质量怎么样,下一碗你还要不要?你说还要。我不知道我做的对还是不对。
在商业里面,我很容易挑选谁是善于从商的人,因为标准非常明确。有10个人,我给他们每个人2万块钱,让他们出去做生意。半年之后回来,我看他们赚了多少钱,就能够判断谁是会做生意的人。
但倒过来呢,我给10个人每个人2万块钱,让他们去做善事。半年之后回来,我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他们谁是最会做善事的人呢?没有明确的标准。
我们遇到两个孩子,一个又穷又笨,一个又穷又聪明。你如果手上只有一笔奖学金,你会把这笔奖学金给谁?是又穷又笨的孩子,还是又穷又聪明的孩子?有标准吗?
我们先不讲这笔钱最后应该给谁。我要说的是,在行善里面,我们缺乏明确的关于效率的标准,所以我们不知道行善怎么才是有效率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2)委托代理问题。许多负责行善的人,他花的钱不是自己的钱,只要不是自己的钱,他的认真程度就要打折扣。
3)所托非人问题。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了当地贫困的政府。那么这时候,如果我们要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的话,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养懒汉效应。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民的依赖,使他们不愿意再去尝试,不愿意再去努力。相反,他们努力的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他们争取的是,怎么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才能够持续获得援助。
当然扶贫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后面还会专门讨论。今天的要点是,商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改善我们生活福利的手段。
我们环顾自己身上的财物,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爱我们的人生产的?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仅仅是为了赚我们的钱,根本不认识我们、也不爱我们的商人生产的?绝大部分来自后者。或者说,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
课堂小结
由于存在缺乏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完全无法到达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由于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
课后思考
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又穷又笨,一个是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欢迎你给我留言,我们下次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