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打卡。
第三章内容有关成就动机与成就目标,虽然作者分类是绩效目标和精熟目标,与我以往接触的名词不同。但我突然想到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献涉及到成就目标的部分。当时自己做的PPT截下相关部分
http://www.pep.com.cn/xgjy/xlyj/xlshuku/shuku18/ll/dj/201008/t20100827_816876.htm这个网站也有关于成就目标分类的介绍,以下相关内容引用自此网站。
尼科尔斯认为,能力概念不仅影响着个体判断胜任力的标准,而且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目标取向、任务选择和努力程度。
1.目标取向
尼科尔斯认为,能力概念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目标取向。持无差异能力概念的个体在面对成就情境时,考虑的是对任务的掌握情况,学习和掌握是个体追求的目标,能力和努力则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是一种任务卷入(task-involvement)的目标取向。持差异能力概念的个体关注的则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显示高能力或避免低能评价是这些个体追求的目标,学习和掌握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是一种自我卷入(ego-involvement)的目标取向。
2.任务选择
对个体来说,成就任务的难度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很容易的任务,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个体无须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完成;一种是很难的任务,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个体可能付出最大的努力也无法完成,只有靠运气;还有一种是中等难度的任务,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但是个体经过一定的努力还是可以完成的,这种任务的完成情况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实力。
尼科尔斯认为,在面临成就任务的选择时,持无差异能力概念的人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并且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能力。但是在差异能力概念下,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会受到能力知觉(perceived
ability)的影响。在面临成就情境时,自我能力知觉高的个体会产生较高的成功期待,他们往往选择具有中等难度的挑战性任务,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自我能力知觉低的个体则倾向于选择较容易的或是特别难的任务,以此来避开获得低能评价的风险。因为较容易的任务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即使能力差一点的人也可以顺利完成,而特别难的任务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大多数人都无法胜任此类任务,那么即使失败了也不能说明自己能力不行,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自尊。
3.努力的程度
尼科尔斯认为,在面对成就情境时,持无差异能力概念的个体会根据任务的难度来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对中等难度的任务付出较大的努力,对容易的任务或特别难的任务则付出的努力较少,因为容易的任务无须太多的努力,而对太难的任务付出努力也于事无补。能力知觉的高低对他们选择什么难度的任务以及努力的程度没有影响。
持差异能力概念的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努力程度则会受到能力知觉水平的影响。自我能力知觉高的个体会对中等难度的任务付出高努力,对容易的或非常难的任务付出较少的努力。而能力知觉水平低的个体则恰恰相反,他们在容易的或特别难的任务中付出的努力比中等难度的任务要多。这是因为中等难度的任务成功的可能性也是中等,对此类任务的掌握情况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一旦失败无异自曝其短。因此,在面对这种挑战性任务时,自我能力知觉低的个体可能采取一些自我设障策略(self-handicapping),如有意识地降低努力程度,这样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推说是自己没有努力的结果,而不必承担低能评价的风险。
能力理论从个体的能力概念出发,论述了能力概念、目标取向与任务选择、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成就目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己的感触的话,平时想法是注重发展的,但真的遇到任务有压力之后,实际还是注重表现,希望慢慢转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