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己之前只写过一篇关于AI的文字,还是去年4月份夸了夸GPT的使用体验——《像GPT一样提升自己》。
其实从那时开始,就一直关注人工智能的进展,直到现在,零零散散地使用了不少国内外的AI大模型和APP,包括问答、生图、作曲和成文等。突然觉得,是不是自己有限的使用体验,也能为其他人带来价值?
GPT成文
笔记风最近非常流行,于是有了小红🍠的爆发。今天就浅浅地做一篇教程。
比如:想写一篇“认知觉醒”的笔记,于是问了GPT这样的问题:
“人的认知如何觉醒,才能在行动和结果上超出周围的人?或者说,如何解决思维单一、窄化,行动力不足等问题?有没有手把手教授这一套的教程?”
GPT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
要在行动和结果上超越周围的人,解决思维单一、窄化,行动力不足等问题,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这不仅仅是提升知识层面的思考,更是对思维方式、行动力、情绪管理、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提升认知和行动力的系统方法,可以帮助您跳出思维的狭窄限制,开启自我超越的路径。
一、认知觉醒的第一步:了解思维的局限性
人类的认知和思维往往受到以下几种局限性影响:
思维定式:人们习惯性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固定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导致创新和变革受限。
确认偏误:我们倾向于只寻找和接受与自己已有信念一致的信息,忽视与之相反的证据。
自我限制:由于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评估或过低估计,我们常常限制自己的潜力。
要突破这些局限性,首先要意识到这些存在,然后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认知的觉醒。二、提升认知的步骤:如何跳出狭隘思维
1、自我反思与觉察
每天留一些时间进行深度反思,记录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习惯性反应。找出哪些思维是固定的,哪些习惯性思维可能在制约自己。
练习元认知:即认识到自己在思考,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决策,为什么这样做,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2、打破舒适区,挑战常规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挑战自己常用的思维方式。比如,每次面对问题时,尝试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我是对立方的人,我会怎么想?”)。
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尤其是跨学科的知识。多元化的知识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跳出思维的局限。
3、培养批判性思维
质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不是盲目接受。
锻炼如何独立思考:例如,不仅仅依赖于别人给出的答案,而是通过多方验证、数据支持来形成自己的看法。
4、设定跨越性目标
设定远远超出当前舒适区的目标,要求自己打破惯性思维,创造新的路径。这些目标需要有挑战性,同时可操作、可量化。三、提升行动力:如何将认知转化为行动
认知的觉醒往往是第一步,但只有行动才能带来实际的改变。很多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行动力不足,如何让自己从认知转向具体的行动呢?
1、设定明确的目标
SMART原则(具体、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时限性)可以帮助你确保目标不仅清晰可见,而且有助于激发持续的动力。
将长期目标拆分成短期任务,使目标更容易达成,并可以通过小步推进积累成就感。
2、利用“微习惯”原理
通过每天完成非常小的行动(例如:每天读10页书、每天锻炼10分钟),让行动变得更容易,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行动力逐步提升。
设定简单而具有高频率的习惯,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减少决策疲劳和抗拒心理。
3、克服拖延症
“五分钟法则”:当面对一个不想做的任务时,告诉自己:“我只需要做5分钟。”这能帮助打破心理障碍,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开始了之后,自己会自发持续下去。
设置时间限制,而不是“做完才停”。例如,设定25分钟专注工作,休息5分钟,利用番茄工作法可以提升效率。
4、保持高效的执行力
信息断舍离:减少过多无关信息的干扰,专注于重要的任务。
90分钟工作法:人类的注意力通常最多集中90分钟,过长时间的持续工作会导致效率降低。将任务拆分成90分钟的工作周期,提升集中度和产出。四、提升自我驱动力:如何保持持续性和热情
1、内在动机 vs 外在动机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如对学习的兴趣、对成就的渴望)比外在动机(如金钱、奖励)更能激发持续的行动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有意义的目标,能够激发源源不断的动力。
2、情绪管理
管理好情绪是保持行动力的关键。负面情绪常常是拖延和行动力不足的根源。学会情绪调节技巧,如冥想、呼吸练习等,可以帮助提高自我控制力。
保持乐观态度,遇到挑战时学会调整心态,不把困难当作失败,而是当作成长的机会。五、实践与反馈:持续进化
认知觉醒和行动力提升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实践和反馈。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方法:
1、跟踪进展
每周、每月回顾自己的进展,反思自己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目标,是否有效地提升了认知和行动力。
2、寻求反馈
通过请教他人、参加讨论、接受批评来获得外部反馈,这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思维和行动中的盲点。
3、持续学习与调整
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遇到问题时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把每次的失败和挫折当作学习的机会。总结
通过提升认知的深度、广度,打破思维的局限,增强批判性思维,养成良好的行动习惯,再结合内在的驱动力,你将能够在行动上超越他人,创造不同的结果。这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改进的过程,每一小步都会带来质变,关键是保持热情,坚韧不拔地向前走。
没有单一的“万能”教程或捷径,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超越周围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红🍠风格
当然,以上的文字还不能称为小红🍠笔记,不太方便阅读,于是我们需要用另一个工具——豆包AI的“小红🍠风格”写作助手(我附上了截图标明路径):
然后,我们将GPT生成的文字附上,就可以得到符合小红🍠审美的笔记了:
于是,我们就会得到这样一篇文字:
【标题】🎯认知觉醒💥开启超越之旅,行动铸就非凡
✨宝子们,今天来分享一套超实用的提升认知和行动力的系统方法,让我们一起跳出思维局限,实现自我超越。💪
📌一、认知觉醒的第一步:了解思维的局限性
😃人类认知和思维常常受到思维定式、确认偏误、自我限制等影响。比如,我们习惯依赖过去经验,只接受符合自己信念的信息,还会对自身能力错误评估。要突破这些,先得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哦。💡
📌二、提升认知的步骤:如何跳出狭隘思维
自我反思与觉察:每天留时间深度反思,记录工作生活中的习惯性反应,找出制约自己的固定思维。🧐
练习元认知:认识到自己在思考,观察思维过程,更清楚做决策的原因和是否有更好选择。👀
打破舒适区,挑战常规思维:换角度考虑问题,读不同领域书籍,培养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质疑观点,独立思考,通过多方验证形成自己看法。🤔
设定跨越性目标:有挑战性、可操作、可量化的目标能打破惯性思维。🎯
📌三、提升行动力:如何将认知转化为行动
设定明确的目标:用 SMART 原则,拆分成短期任务,积累成就感。💪
利用 “微习惯” 原理:每天做小行动,如读 10 页书、锻炼 10 分钟,让行动更容易。📖
克服拖延症:“五分钟法则” 和番茄工作法超有效。⏰
保持高效的执行力:信息断舍离,采用 90 分钟工作法提升效率。🕙
📌四、提升自我驱动力:如何保持持续性和热情
内在动机 vs 外在动机:找到真正感兴趣和有意义的目标,激发动力。🎈
情绪管理:学会情绪调节技巧,保持乐观态度,把困难当成长机会。😀
保持乐观态度:遇到挑战调整心态,不轻易放弃。💖
📌五、实践与反馈:持续进化
跟踪进展:每周、每月回顾进展,反思行动。📊
寻求反馈:请教他人、参加讨论、接受批评,发现盲点。👥
持续学习与调整:结合学习和实践,把失败挫折当机会。💪
🎉总结一下,提升认知和行动力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每一小步都能带来质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保持热情,坚韧向前,我们一定能超越周围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怎么样,是不是像那么回事了吧!
增加思维导图
这还没完,小红🍠是支持图文的,我们还可以将以上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更加方便阅读,于是用了一个Markdown的小工具,可以直接将文字加上Markdown标记,然后变成思维导图:
这样是不是可以小红🍠原地出道了?
进一步优化
有人指出,这种“干货”笔记是不是太干了点?只有观点的输出(虽然有很强的顺序和逻辑性),但对于大多数人还没有掌握这套方法的,他们实际上缺乏的是详细的理解,比如,每条都举个通俗的例子。于是我继续问GPT:
“你的这个回答看上去有些笼统,能不能给每条建议上,都加上一个小例子来做解释?”
“当然可以!在每条建议后面,我会附上一个具体的小例子来帮助理解。”
GPT后面的回答大致是这种风格的:
1. 自我反思与觉察
解释: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性反应,帮助意识到思维中的局限和惯性。
例子:
比如,假设你每次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习惯性地选择避免处理,推给别人或拖延。反思后,你意识到自己是在害怕失败,或者缺乏自信。通过意识到这一点,你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勇敢面对挑战。2. 打破舒适区,挑战常规思维
解释:突破惯性思维,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创造性地思考。
例子:
假设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项目难题,常规的做法是找主管询问解决方案。但这次你决定自己尝试多种方案,甚至请教不同行业的同事,得到意外的灵感,甚至尝试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法,从而解决了问题。
所以说呢,我们使用GPT,除了要防范AI幻觉之外,基本上你如果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一定是还没有问对问题。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的好答案,都在期待好问题的出现。
小红🍠笔记——生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