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要讲学习,近期对于学习这个词来说,我有不同纬度的研究。首先说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无效,例如说在网球等运动项目中),不能仅仅因为时间够了就成了天才,还要考虑时间的质量(复利)和迭代次数。复利真是个好东西,除了钱还能广泛应用到知识和管理中。迭代次数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这次对我是个启发,以前总以利率为基准按日或按年计息,知识和管理可以突破这个固有的计息周期,按次计息。
1 天才理论
1.1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具有局限性
1.2 逻辑
1.2.1 你看一万小时电视或上一万小时网,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1.2.2 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马克思都是在26岁时开始有成就,也不符合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1.2.3 一万小时讲的是时间的数量,比数量更有效的是时间的复利增量和计息周期
1.3 感悟
1.3.1 复利理论不仅仅适用于金钱,也适用于学习。
2 伪学习
2.1 囤积知识不是学习
2.2 逻辑
2.2.1 从一个既有的解释网络,过渡到另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网络
2.2.2 学习首先要有挫败感和危机感
2.2.3 知识囤积不是学习
2.3 感悟
2.3.1 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实际上除了思考,还要通过写,说,用等方式去迭代
3 假象敌
3.1 设定一个有挑战的假想物(比如说给高水平的人去演讲),能感觉到原有知识网络的漏洞,不得不去补足它。
3.2 逻辑
3.2.1 《追求卓越》的作者又一次要给专业人士演讲,演讲前用便签写下八个路径,由此开始深入思考、细化,形成本书。
3.2.2 学习就是一种持续的不均衡状态,要做一件事,现有的认知无法满足,强迫自己去寻找新的认知。
3.2.3 学习就是找不自在,让自己持续的不均衡,然后持续的补足不均衡。
3.3 感悟
3.3.1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不知道才越学习,这就是复利和迭代。
3.3.2 我写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也是给自己找不自在,然后强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