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北大负责学生危机干预工作的徐凯文老师做过一项自杀危机学生父母职业的调查。调查显示,自杀危机学生的父母,其职业分布的前三名,分别是教师、医生和公务员,特别是教师,简直是一骑绝尘。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些社会的精英阶层,是如何把孩子逼上绝路的呢?
我想就这个问题,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我的理解是,父母的优秀,准确的说是父母对于优秀的执着追求,正在摧毁孩子。
这些本身都很优秀的父母,他们一路成长过来的经历就是披荆斩棘, Pk掉很多的竞争对手,然后,站在了现在的这个位置。
虽然他们有了阶段性的胜出,但是,他们不会觉得够了,而且只会觉得还远远不够。他们不断的需要取得更大的成绩,好持续证明自己依然是优秀的,或者至少不是不优秀的。他们始终不敢停下努力,不停努力的不仅是在自己的事业上,也包括自己的孩子养育上,甚至随着年龄增大,慢慢的会更多转移到孩子的养育上。
父母们需要持续的感觉自己是优秀的或者不是不优秀的,到了亲子养育这个领域,父母们就迫切需要一个优秀的孩子,来让自己一直维持这种优秀的好感觉,或者不要体验那种不优秀的不好的感觉。
所有这些职业里面,老师对于孩子是优秀的需要,更远远超过医生和公务员。因为不仅需要孩子的优秀来证明自己是个好父母,还需要孩子的优秀来证明自己是个好老师。
情绪上的成年人是可以自己为自己那个不好的感觉负责的。我感觉不够好了,这感觉是我内在的,跟别人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没关系,照顾这个感觉是我自己的责任,我也有能力照顾我的这个感觉。
如果父母是情绪上的成年人,孩子就会有机会做自己,不必去背负父母的需求,也不必去承受超乎孩子承受范围的压力。
孩子可能成绩不优秀,父母不会再逼着孩子去搞学习,因为父母不需要孩子成绩好来让自己感觉好。父母更关心的,是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情有没有让孩子感觉难过,或者孩子成绩不好这个表像下面,是否有被父母忽略掉的其他孩子面临的难题,如果有,父母觉得陪伴孩子度过内在的难过(难题)比较重要。
孩子成绩不优秀,父母不再觉得这是个问题,这只是孩子的一个特点,他也许是一个不擅长搞学习的人,但他有他独特的天赋和才华。父母看这个孩子,依然会看到一个这么独特了不起的生命,依然充满了欣赏和赞叹。
而所以这些都是爱的表达,无疑也是最好的教育。
而情绪上的孩童是不想也没有能力为自己的那个不好的感觉负责的。我感觉不够好了,是你的错,你应该要改变,你应该要做出这样的事情,或者不做出那样的事情好配合我,让我感觉够好,或避免感觉不够好。
如果孩子成绩不优秀,情绪孩童型父母就会用尽各种办法要让孩子成绩变得优秀。不管是讲道理、给奖励、给惩罚,还是请家教,自己亲自上阵,以及其他可能的解决办法,都一定要抓着孩子把成绩搞上去。
当然,结果是孩子成绩搞上去了,还是搞得更糟糕了,情绪孩童型父母不管也管不了的。如果孩子成绩没搞上去,他们不会意识到是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有问题,他们只会认为,是因为孩子没有配合到他们的管教造成的。
基于一定要把孩子搞好(当孩子成绩就是搞不上去了的时候,他们又想要搞点别的,总之要搞好)这个需要,父母们对于孩子内在发生了什么让他不喜欢学习,他成绩不好,有没有带给他内心的压力或者不快乐,他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或者特质、特长,他真正热爱什么,一点都不关心。
孩子的感受长时间不被看到,还长时间被父母批评责备和控制要求,这不能不说是很糟糕的教育,不断催生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可怕的是,情绪上的孩童是没有觉知的,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想要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还以为是在为孩子好。这种没有觉知的状态,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和伤害是不可预估的。
我接触的很多的案例,孩子都严重的抑郁了,不想活了,父母还觉得很吃惊,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一个优秀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情绪成熟的人,一个情绪成熟的人通常比较优秀。而我们现在的父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情绪上不成熟的人。这个不难发现,当孩子不按父母认为更好的方式做的时候,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当父母们生气的时候,情绪的失控爆发或是压抑隔离,也都可以看出来。
被一个情绪不成熟的父母养育,孩子常常被说教,控制,要求,责备,威胁,惩戒等等,孩子内在的感受是没有办法被看见的,内在的声音是没有机会去自由表达的,更不会被听见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是没有办法舒展做自己的,长期处于被忽略,被打压,被否定的状态,长此以往心理就会极度痛苦而扭曲。
出路在哪里?
我不知道除了父母在情绪上成长,成为情绪成人,可以对自己的情绪有看见,照顾负责的能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真正可以走得通的路。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自己情绪上的成长和成熟,既而能够给出对孩子这个独立个体应有的看见、懂得、慈悲、尊重、信任。让那个生命真正可以成为他自己,以他自己的样子被这个世界所爱、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