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喜欢按道理来做事,喜欢讲对错,这类人往往磕磕碰碰,无论做事还是做人,他们都是失败者,因为这个世界从不是因为你所谓认为道理和对错在运转,这个世界只承认强者,它只认强弱,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如果你不能认识到这段话正确性,你将永远无法认清楚这个世界。如果你不能读懂着段话,你将永远在底层社会的烂泥里挣扎。如果你不认可这段话,那么请你耐心看完本文,你就会明白这段话。
隋文帝是历史少有的明君,在他执政期间发生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能证明文章的核心观点,这个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强弱之分。当然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老皇历一直是一种传统文化,就算现在家家户户里都会有一本老皇历,年年都有。隋文帝当家做主以来,就颁布一份老黄历,名字叫《甲子元历》。这本老黄历是由隋朝大臣张宾撰写的。
当时懂这个的人还不少,张宾可能是水平不到家,错误百出。就有两个同行指出了他的错误,这两人是广平人刘孝孙与冀州秀才刘焯。
这两人就把找出的错误,告诉了隋文帝,可是由于当时隋文帝对张宾是信任有加,非常宠爱张宾,随后张宾又和朝廷大臣刘晖一起诬陷刘孝孙,于是隋文帝就没有搭理刘孝孙的建议。
后来张宾去世了,当时刘孝孙在担掖县做县丞,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官,后来他辞官不干了回到了长安。
张宾死了,他想着没有人再会阻止他了,于是他就再一次给隋文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隋文帝把他留在太史曹担任直太史,但多年没有调动他的职务。
这时候刘孝孙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多年没有升职加薪,觉得很没有出息,也没有显示出自己的才学。于是他自己抱着书,让弟子门生们抬着棺材来到宫门前,跪在地上痛哭。随后执法官吏把他给逮捕了,然后奏报了隋文帝。
这真是一步好棋,他会让隋文帝想起自己,也会产生怜悯之心,也会反思以前的历法是不是错了。
隋文帝感到惊异,就询问国子祭酒何妥,何妥回答说刘孝孙的建议是非常正确德。于是文帝就让刘孝孙将自己的历法和张宾的历法比较一下优劣。
张宾死了,这时候报复的机会来了,反正张宾也没有辩论的机会了,于是刘孝孙和直太史勃海人张胄玄共同指责张宾的历法,于是不同的意见更多了,长期争论不休。
隋文帝也是头疼,自己不懂这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拿他们说的与实际情况做比较。于是派人询问验证双方历法所定日食的等情况。
这时候尚书右仆射杨素等人上奏书说:“张宾的历法与都事实不对。而张胄玄所推定的历法,全部正确。刘孝孙推定的历法也超过了一半。”
事实证明了一切,隋文帝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文帝就召见刘孝孙和张胄玄两人,亲自加以慰问勉励。随后让刘孝孙制定新历法。
这时候隋文帝已经把自己姿态已经表达出来了,认识到了自己一开始的错误。
可是刘孝孙不买账,请求隋文帝先处斩刘晖,然后他才能制定新历,隋文帝很不高兴,就又下令终止了制定新历的工作。刘孝孙没有达到目的,不久就去世了。
刘孝孙本该借坡下驴,自己的目标是修改历法,展现自己的才学,顺便捞些好处,可是他终究没有达到目的。
这个世界只有强弱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刘孝孙与张宾相比,自己很弱,自然不能够达到修改历法的目的。
因为自己弱,想借机会报复刘晖,可是报复不了刘晖,还使得自己把机会给弄丢了。因为他是弱者。
他错了,他的思维是错的。他的思维错误有三。其一他一个屌丝,想挑战上层权贵,不就是在自我找死么?其二 让顶级领导隋文帝被迫承认自己错误。其三 你没有要挟别人的资本,就不要去要挟别人,决定权不在你手里。人言微轻就别说话,对错根本不重要。
世界本无正义,也没有好坏,更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权利大小,强弱而已。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