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同事顾老师聊天:她从去年开始坚持早泳,每天都是5点半起床,吃完早餐后一路走到游泳馆,游完一千米后再走路上班。顾老师今年五十多岁。
去年的时候,她说要坚持每天游泳,我们都觉得她是一时兴起。时隔一年,今天她说一直在坚持,我们都很佩服,甚至是羡慕她。
我也是从去年开始坚持每天5点半起床晨跑,也是一天没落下,我明白坚持有多难,那种想要放弃的感觉会让自己很苦很苦。但是我想到,每天早晨的一小时运动可以给我带来一整天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生活,我觉得非常值得。早晨这么早起床,我依然有那种痛苦感,情绪十分低落,只是我愿意选择这种痛苦,因为我同时选择的是一天的生活质量。
顾老师说,在一路走向游泳馆的路上,口里默背着《心经》和《大悲咒》,也许她从这经文里汲取了智慧战胜了坚持所带来的痛苦。她告诉我,在以前每天晚上睡觉时间都不固定,往往看电视剧会看到很晚,在早晨老公喊她起床的时候,她会后悔地说,以后得早点睡。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她也总是一不小心就吃撑了,然后会后悔地说,下次要少吃点。但是下次还是依旧犯老毛病。
我问顾老师,是什么让你变得这么有毅力?
她说,她以前都没有好好活,现在醒悟过来了,觉得多活一天就是赚了。(她曾经得过宫颈癌,后来又患上抑郁症,现在已经走出来了)
现在她把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满满的,容不得自己懈怠。每天吃完晚饭后,她老公洗碗,她自己洗漱、刷牙、洗澡,6点半开始练钢琴,到7点半开始看名著,9点跟老公一起品红酒,然后睡觉。早晨她闹钟一响后就得迅速起床,要吃早点,要赶去游泳,不能有一刻拖拉,要不然时间会不够。
她说,以前吃饭吃撑是因为生活都是没有安排的,吃完饭后,就是坐在沙发上跟老公一起看电视。现在时间安排得紧紧的,根本不容许自己拖拉。
就是啊,如果有朋友约你8点看电影,你也会把需要做的事情在8点之前急急忙忙完成掉的。我们有时候拖延,是因为我们的时间没有被安排,我们潜意识里一直觉得时间很自由,很充沛。如果,让我们形成一种时间不够,被安排得很满,那么我们也会逼着自己把事情做得快一点。如果安排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那我们更不可能去拖延了,因为有很多好事情还在等着我们。就好比约定了明天旅游,那么到了第二天,我们肯定会早早起床,因为这是我们向往的事情。如果我们已经提前买好了火车票,那么更不可能拖延,因为有沉没成本在。
我们很多时候会把极端自律的人比作机器人,在我们眼里,那样的人多数是死板的、理智的、没有感情的、不会变通的。其实,自律的人只不过是把生活中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并能把安排的任务一件一件去完成的人。我想起了计算机里的程序,我们什么时候做什么都是被安排好的,我把这样的生活叫做程序化的生活。听起来比较单调,但是现实中确是非常实效、非常充实的一种生活方式。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就像我们的顾老师一样。
想要过上程序化的生活,除了培养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之外,还需要我们设计好自己一天的生活程序。
比如,我一天的生活程序是:
1、5点半起床晨跑,晨跑中听学习音频。
2、6点20开始,用洗面奶洗脸,然后洗头、擦身、洗漱,然后穿着打扮,穿着我是很讲究的,会根据天气和场合去搭配服饰。
3、7点送老婆上班,开车途中,听学习音频,等我到单位的时候是7点半,距离迟到时间还有40分钟,我先整理打扫办公室,泡好茶,打开电脑,然后去班级逛一圈,布置好晨读任务,再去食堂吃早饭。
4、课间大活动时间,学生跳绳,我沿着操场跑步,基本上跑半小时左右,加上晨跑,这时候我当天的微信运动记录的步数基本上到一万步了。
5、在下课和午休时间,我会回答今日头条的一些问题,这是休息时间,我不认为是占用工作时间。
6、下班时间是4点20分,我老婆下班时间是5点,有40分钟的间隔,我会去健身房练器械。
7、5点10分左右到老婆单位,她是护士,忙的时候会拖班,我会在车子里写当天的文章。
8、到家后也快6点了,吃好饭一般我洗碗,然后跟老婆一起去外面走一圈,回来后,整理下房间,该洗的衣物洗掉。
9、在7点左右,我开始去书房写文章,一般写到8点半左右结束,超过9点,老婆就要骂人的,然后我在房间看书,老婆坐在床上看电视剧。
10、每天一般是十点左右睡觉。
我这样的生活程序设计是为了我的晨跑和自媒体写作安排的。一天的生活看着很单调,但是每一段时间都没有虚度,尤其是晨跑和写作,成了我独处的自由时间,我喜欢晨跑和写作时候那种与心灵对话的感觉。我的晨跑和写作无法拖延。晨跑拖延,那么一天都会不在状态;写作拖延,那么感觉整个安排都失去了意义。
生活程序的设计要结合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规划进行,设计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当我们精力充沛,生活安排井井有条的时候,拖延症也就远离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