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说:“喜、怒、哀、惧、爱、恶、欲”都是人心当中本有的,顺其自然的流露都是良知的发用,不能再有其中分别善恶,但是又不能对七情有所执着,对七情有了执着就是私欲了,就是良知的蒙蔽,不过一旦稍有执着,良知就会自然觉知,一旦觉知屏蔽,自消如也就恢复了新的本体,能将此处看得明白才是简易透彻的功夫。”
凡事不能过度,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过度严格和过度宽容都是不可取的,过犹不及,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多事情可以不和谐,但是一定要平衡。就如天平的两边,是什么动心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天平保持平衡,那两边的重量要一样。
每个人学习,发心不同,有人因为喜欢,有人想要解决问题,有人想要提高自己,有人是人云亦云,别人学自己也跟着学。结果呢?只有自己知道,你给别人的感觉,别人感觉的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人学习致良知,内心越来越清明,越来越善良,但有的人学习致良知,越学内心越跑偏,只是为了学而学,在践行的路上就会越走越远。
私欲人人有,适当就好;压力人人有,减压就好。在压力面前,每个人抗压的能力不同,在你眼里天大的事,在别人眼里风轻云淡,一笑而过。原因我想还是站的不够高,思维不够光,格局不够大,经历不够多,让自己掉进了事件里,让思维在局部,而并未在全局性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世间是是非非,非非是是,谁又能说清楚多少呢?今天的是是明天的非,今天的非又是明天的是,有时真是难以分清。人对了,事就对了,即使不对,也是暂时的不对,最后也会是对的。
当我们以一颗良知之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是就是是,不是也是是;但我们以一颗私欲之心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是是不是,是也不是!
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对错,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经验主义的中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也都是别人故事的人,就如歌中唱到“都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孩子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只因父母生了一个健康的他们;我们对父母心怀感恩,只因他们生了健康的我们。
活着就要感恩……~
昨天和我家老李聊天的时候,听他说小毛毛找到了,是收废品的人用铁笼子(家门口一条马路之隔的停车场内)关起来,也许收废品的人是想卖个好价钱,也许是有恻隐之心。
不管怎么样,老李找了一个月的小狗终于找到了。这是老李的幸运,也是小狗的福气。老李给了收废品的人两百块钱作为感谢,把毛毛带回家了。当他说到给了收废品人两百块钱的时候,我说应该给。感谢他把毛毛用铁笼子关起来了让我们找到了它,所以毛毛才没有跑到我们找不到的更远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内心真的感谢所发生的一切,坏的也会变成好。
我们一路走来,一直庇佑我们的一定是我们的善心、善言和善行。
我们要让自己一直坚持在正确的大道上行走,方向争取,目标明确,快是快,慢也是快!
大树不与小草争输赢,老鹰不与小鸟争高低。将军赶路不杀小杀野兔。就如樊登老师讲的:“当你总是把目光放在细枝末节上时,你会发现生活中永远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麻烦又出现了,你将永远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如果我们能够偶尔将目光放在一些“大事情”上,去了解一下哲学,思考一下“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活中我们要抓大放小,重要紧急的事情要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要用心做。比如教育孩子,就是是非常重要但又不能速成的事情,所以必须静下心来,慢慢的教化影响。
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不要与重要的人说不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人说重要的事。要分清是非,知对错,懂缓急。
尽人事,听天命,敬天爱物,感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