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小秘秘
看过好几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这部《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是其中目前为止让我读到哭的作品。其中让我最为悲痛的是文末涅莉叙述的,关于她母亲和外公在弥留之际前关于原谅亦或是继续痛恨的挣扎。在得知母亲生命即将失去时,外公拖着累赘的、沉重的身体,艰难赶赴,最终却还是阴差阳错,来不及互表心意。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的两条故事主线,涅莉的故事和娜达莎的故事,在情节上是如此地相似。痴迷享乐、贪图钱财的伪君子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以高明的手段,侮辱和损害了高尚淳朴的人们。从最初的伪装和善、高尚以博取人们的信任,到最后暴露本性豪不伪装,并坦言就是以此为乐,“给那一切粗俗不堪、一文不值的天真烂漫和田园牧歌式的荒唐念头当头一棒。”
按道理来说,在见识如此真面目,以及在能把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理应让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得到应有的惩罚和报应。但在此故事的背景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当道的一直会是卑鄙者。因为,故事里受到了侮辱和损害的人们是一群自愿受苦的理想主义者。
比如:
伊赫缅涅夫想通过与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决斗,试图以正人君子的方式令他蒙羞,并以此为契机阻止女儿娜达莎和阿辽沙的婚事,单纯地认为公爵不可能拒绝君子之间的决斗。此外他还认为娜达莎与心爱之人的婚姻将会是她一生的耻辱而不是幸福,因为她将与那些卑鄙无耻的上流产生联结;
娜达莎明知阿辽沙对她残酷无情、情感出轨和背叛,但一旦阿辽沙带着那副受委屈和内疚的模样回来哀求她原谅时,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原谅他。她非但没有快刀斩乱麻般地断开,反而在其中找到了一种自虐式的乐趣,沉浸在痛苦和伤痕的甜蜜撕裂里;
还有涅莉和她母亲的自愿受苦。涅莉的母亲在明白瓦尔科夫斯基的卑鄙无耻以及骗光她父亲的所有钱财之后,在把握有有力证据的情况下,她想到的不是如何让公爵得到报应。相反,因为她高傲的自尊心,她彻底鄙视和厌恶这一切,并毁掉了证据,忍受极度穷困潦倒的日子,选择以精神式的绝对高度去蔑视公爵。甚至还嘱咐自己的女儿涅莉宁愿去街上乞讨也不要去找她的父亲讨好日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这一群小人物,受苦受难、痛苦矛盾、悲剧纠葛的注定会是他们及其家庭。他们是一群寄托精神力量却缺乏现实反抗能力的人。而彼时的俄国现实社会恰好又是以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为势,这就注定了,得道的将永远得道,受苦的将永远受苦的悲剧循环之中。
他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蒙蔽,细致深刻地描绘出了在此环境下小人物们的悲痛和纠结,他对小人物们的处境和心理描写把握得如此准确,以至于你能在他的不同的作品里捕捉到不一样的小人物,见识到小人物与小人物之间各有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