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铁(DB)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惊喜”,从哥廷根(Göttingen)出发往西去北威州小城,从没赶上车开始,一路经历了坐错车、始发站取消、赶不上计划内的车、变道去往目的地等等。一路被迫认识了很多地名,有些地名真的会让我终身难忘。
好在一路上也及时发现了坐错车,寻找到了新的路线,在当天结束之前到达了目的地。这一路上的失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把过去多年的旅行经验都用上了。
坐错列车
本来是坐两个小时前的车,结果因为在餐厅多吃了一口,赶到车站的时候,就眼睁睁看着在眼前开走。下一班的车就提前十五分钟来到了车站,一看站台上有车,就直接上了。坐上车一觉醒来发现怎么还没到卡塞尔(Kassel),结果发现坐错方向了,一路南下坐到了Eschwege,才意识到中间车厢分节了。但我上车之前明明是看到站台显示牌上说明车去卡塞尔,没想明白为什么会坐错,当下要解决的就是要坐回分岔点Eichenberg。
好笑的是,在Eschwege停站时间比较久,原以为车直接往回开,但当我看到车内的显示牌时意识到这车是继续往前开到Bebra,往回开的车是在对面的车站。于是立马跳下车,在还有五分钟不到的时间内跑到对面的车上,刚上车没多久就发车了,一路上肯定也不敢睡觉了。
到了Eichenberg下车,正好看到了该转的车也到了,但看列车头上的显示牌,也不是去卡塞尔的,而是同样到Eschwege。这下真是懵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由于离App中查到的发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时间比较富裕,于是想到了去看站台上的列车时刻表,在看的过程中我听见火车启动开走了,再往后一看,怎么还有一列车在刚才的站台上。
我突然想明白了,是两个车号的车并排从哥廷根出发,在Eichenberg这站分家,我们上车的时候没再次确认车号,应该坐后面那辆列车。然后我们在列车时刻表上也确定了,的确从哥廷根出发的时候,是有两列车合并在一起出发的。
既然问题找到了,就果断坐上了后面那节列车,能往前赶尽量往前赶,先到了卡塞尔再说。尽管App上的指导是坐一个小时之后的那班,但我想能早点往目的地走一点是一点。这个决定对后续行程还是非常重要的。
始发站取消
上了车之后其实一直没有很放心,因为在App中显示在卡塞尔转车的下一班车,在始发站卡塞尔取消了。所以就不确定下一站会怎么样,同样我们接下去第二个转车点吉森(Gießen)始发的班次也取消了,但给了一个替代方案。卡塞尔出发的列车一直显示Stop Cancelled,却没有替代方案,于是我们觉得可能等等会有。
到了卡塞尔之后还不放心,电子屏又只显示半小时以内的,我们要坐的车还没出现。同时好巧不巧那天是周末,德铁的工作人员不上班。于是我又想到去卖票的机器上看看,现场能买票的话应该就没问题了,结果在机器上显示的还是取消的那班车。既然如此我就不想别的办法了,出去买点水吃个饭,等时间到了再过来坐车吧。
结果等我们吃好饭提前十五分钟样子到的时候,电子屏显示列车取消了,我也同时在广播里听到了Entschuldigung(抱歉)。这时候我想起了之前在车上想到的查一查下一站,刚好是在卡塞尔的另一个火车站,查到一辆公交车可以过去,App上也查了下那个车站往我要去的目的地是有车的。其实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自己做决策了,因为跟我们坐同一班列车的人且到了车站才发现取消的人,都涌向了公交车站。
车上人很多,大约坐了十分钟之后我们就到达了卡塞尔的另一个火车站Kassel-Wilhelmshöhe,这个时候跟着人群走就是了,因为除了这条路也没别的选择了。
变道去目的地
等公交车到Wilhelmshöhe的时候,我们也来不及坐上原先去吉森的车了,剩下的方案只有一个,就是绕远坐前往杜塞多夫(Düsseldorf)的列车,在达多特蒙德(Dortmund)转车再坐往南的列车到达我们的目的地。这已经是当天唯一能到达目的地的方案了,好处是多特蒙德已经是北威州了,App上也显示有车南下,不像在吉森还要去找替代的车。
在多特蒙德转车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意外,就是到站台之后,先是发现我们要坐的车电子里有白底显示,过了两分钟发现比我们晚走的车跳到我们这列车前面了,再一看发现上面写了一行小字,换了另一个站台。还好我们没有放松警惕,也稍微能看得懂点德语,最后还是顺利坐上了南下的列车,这下总算能放心了。这时车厢里兴奋的年轻人还不少,讲话还响,还偷偷吸电子烟。
到站的时候,我发现检票员都跟着我们一起下列车,下班了。我们坐的车也不继续工作了,电子牌上下一班车是第二天一早出发的。不管如何我们总算在当天结束之后,到达了目的地。
这次坐火车遇到的情况大部分都是第一次遇到,为什么说大部分呢,因为坐错列车车厢去了别的地方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是在瑞士通往意大利的火车上,我清楚地记得分岔的那站叫Samedan,那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当时一不小心坐到了圣莫里茨(St. Moritz)还蛮慌的,好在当时车站有工作人员给我们指路,让我们坐一辆邮政巴士到达意大利边境城市Tirano。
记准车次号
即使知道德铁有这种车,这次依然没能避免坐错车的情况发生。所以自己的车次号一定要记住,上车前不仅要确认站台上的电子屏,还要确认列车车厢上的车次。在同一个站台上的车,不一定去同一个方向,也许在某个地方就分家了。这次第一程上车之前,我其实是看了眼车厢上的车次号,但因为两节车厢的数字比较接近,我也没再拿出手机确定,就想着赶紧上车坐下。
但我回想了一下,中间还是有很多改正的机会。因为列车内的电子牌上虽然没显示每站的信息,但点阵显示牌上有列车终点站的名字Eschwege。我也是想了很久,总感觉去的不是这地方,但我以为这可能是个什么单词吧,而且我的确也没走错站台,也就没理。后来是到了Eschwege之后,好多人下车,又觉得哪里不对,坐在车里很久,直到显示牌上出现了Bebra,这次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地名,拿出手机一查,发现是一个更南的地方,才确定了,这车不是往回走的车,对面那辆才是。
再之前,其实在分岔的Eichenberg,两节车厢分开的时候,停留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广播里肯定也会有提示,但因为德语听力实在是很小白,也就错过了。后来在去多德蒙德的路上,途经的Hamm站,广播里就有英文播报这一站两列车要合并。语言从来不是生活最大的障碍,但语言关键时刻的确也相当重要。
Plan B
接下来始发站取消倒是第一次碰到,那也意味着一点经验都没有,全靠自己现场摸索。其实在到达之前,我就想过要不要查一下,卡塞尔的下一站Kassel-Wilhelmshöhe出发的车有没有问题,又是在同一个城市,是不是可以直接赶到那个车站上车。但后来因为在机器上现场买票都显示了被取消的车次,也就没继续查。
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是要提前自己做好别的预案,而不是被动地等结果。但回到当初的场景,都是第一次遇到也没经验,甚至都无法确定这种方案是不是可行,加之当时体力消耗很多,只想着去买水和吃饭。的确人在能量比较低的时候,理性思考的能力也会下降很多。
保持体力
这就得说到前面提及的坐上了提前一个小时到卡塞尔的那班车,其实上车之前还在犹豫,想着这不是App上的方案,会不会有问题。从后续行程的发展回头看,这一个小时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们有充分的时间买水和吃饭,人有了力气,能做的就会多一些,挤火车的力气也会大些。
回头我再查Eichenberg的时候,发现那真是一个村,如果当时留在那边一个小时,选择相对比较局限。如果转车出现纰漏,尽量把更多的等待时间放在大站,食物的购买也相对方便很多,一般德国的主火车站,出门走几步就能到商业街,选择也多,实在不行那就住一晚明天再走,如果是留在村里,那就被动很多。
在经历过意大利火车晚点导致赶夜路之后,我一般都会把赶路的行程安排在白天,尤其是第一次去的地方。白天即使遇到一些情况,也会有比较多的余地能旋转。白天相对来说,体力也会更充沛一些,遇到困难也有更多的力气去解决。
不过,就算做了复盘,下次可能还是很难避免,旅程中有很多变量。如果那天不是周末,那么我们到了卡塞尔之后就有工作人员可以咨询,可以很快接驳到下一站,毕竟我们早到了一个小时转车。那我们还是会觉得这趟旅程很顺,只是中间小小地坐岔了。如果我很坚持到了卡塞尔直接去Kassel-Wilhelmshöhe赶上原来计划内的车,可能还是觉得只是中间出了小意外,还可能觉得自己特别机智。
中间有太多的变量了,一个点不同,整体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从人本身的身体状态,到外部环境,中间可太多不确定因素了,比如行李的多少,当日的天气等,也存在很多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不可能也无法用上帝视角来看待我们的经历,每一次的经历不管好坏,从自己角度看到的都有局限。
就像去哥廷根的路上,转了四次车,我当时还觉得这样转车次数多挺好的,坐久了腿也容易肿。然而这种情况只限于列车不晚点,中间不坐错车,一切都按App中的方案来,一点差错都不能有。现在想来,去程真的是相当顺利,四次转车都顺利接上了。后来离开北威州小城之后,我们又经历了列车故障、晚点,经历了车厢内挤满人、有人上不了车。这些都是出发前没想到的,下一次的旅行也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总结下来,能通用的方法基本也就剩下了好心态。坐火车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的时候,先想怎么去解决,坐上车之后,就欣赏下窗外的风景。如果不是意外,也看不到这条路上的风景。既然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错过当下美景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