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追《承欢记》这部电视剧,起初我是因为喜欢杨紫去看的这部电视剧,后来是被杨紫在剧中饰演的麦承欢这个角色所吸引。
麦承欢作为一个上海普通家庭出来的弄堂女孩,积极向上,待人温和有礼,看似柔弱却内心坚韧。
她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父亲是一名司机,家里只有一套十分狭小的看房子,厨房仅容纳一人,多一个人都转不开身,弟弟住在阳台上。
虽然家境贫寒,但麦承欢却从不抱怨,她独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获得钱财,从未想过不劳而获。她知道母亲的不容易,因而处处忍让,对家人十分迁就。
麦承欢二十九岁以前的人生就如她的名字一般,承欢膝下,承欢父母。
直到麦承欢与她的前男友辛家亮因家庭经济原因分手后,她的母亲不顾麦承欢的感受,想让她嫁入豪门,私下答应辛家亮,骗麦承欢只是和大姨一家吃饭,实质上却是让麦承欢与辛家亮订婚。订婚宴上,麦承欢终于爆发,当中澄清她不会与辛家亮订婚,与母亲闹翻。
麦承欢的母亲打着为她好的名义,不顾麦承欢的感受,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这哪里是爱呢?不过是以爱之名行束缚她罢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不在少数,这种人也不在少数。就像我的婆婆,她是一个传统的五六十年代的老好人。
她作为一个家庭的大家长,她管着整个家庭的琐事。小到一家人的吃穿、孩子的学习,大到整个家族的聚会,来客的接待等。
她的管,出发点是“好”的,可造成的结果却让人不置可否。
一次,我姑姐的孩子去学校读书,他自己收拾书包没有将一套数学试卷装进去,可晚自习老师要讲这套卷子,他只能给家里人打电话让家里人送,不然他就要挨批评,他打完电话后,孩子的父亲说:“不给他送,就盘他被老师批评,谁让他自己丢三落四,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粗心大意)负责。”可是我婆婆心疼外孙,要求孩子的爸爸送她回去给孩子拿试卷送去,孩子的爸爸不送,她六十多岁的人就自己走路回去给孩子拿试卷送去了。
这件事因为她的插手并没有让孩子吃到教训,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个孩子依然经常丢三落四,在考试时也因为马虎而失分。
又一次,我老公曾经带同学去家里玩,我的婆婆出于好意,十分周到细致的招待我老公的同学,可是正因为她的热情,我老公的同学再也不敢去他们家做客了,因为他感受到了负担。
还有一次,我和我老公早上上班不想在家吃早餐,也体谅我婆婆的辛苦,想让她早上多休息一会儿,不用给我们准备早餐,可不论我们怎么说,她依然要起来给我们准备早餐。准备就准备吧,我和我老公说,我们早上不要吃鸡蛋,可是她每天早上依然会煮三个。我们早上如果不吃,这个鸡蛋就会放到下午,吃下午饭的时候,为了避免浪费,我婆婆就会自己吃掉,这让我们非常有罪恶感。我们明明强调了不吃鸡蛋,她却依然我行我素,以我为你们好的名义给我们煮,若我们吃了,我们感到憋屈,因为我们并不想吃,若我们不吃,又会觉得辜负了她的好意,因而产生负罪感。
这种为了你好却不顾及你意愿的好真的是好吗?这种所谓的好难道不是用自以为的为你好做出自我感动的行为到头来委屈当事人吗?
麦承欢最终与母亲闹翻,挣脱了母亲的束缚和枷锁,不再承欢他人,只承欢自己。希望我们也能有这个胆量挣脱束缚,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