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昨天听完了余华的《活着》,那一声声朴实又戳心窝子的话,总是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我看的书很杂,各种类型,乱七八糟的都有,很多书也会入戏很深,被情节打动,但是我可以告诉自己,那是虚假的,是编造的,不真实。《活着》我不能这样想,因为我虽然不生在那个年代,但是我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会真是发生的,文字的源头是生活。
福贵的一生是曲折的,有人说,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活着的人是最痛苦的。他的少年时光是潇洒的,败家的,所有的随心所欲也只在少年时代戛然而止,或许生活会给一个人他该有的磨难。
如果说,人活着是有支撑,是有希望,那么在我看来,福贵的一生,就是不断在经历着支撑倒塌,希望破灭的过程,好像是为他年轻时做的坏事买单。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他们好像都是带着温度的悲情人物,每个人都在恰似圆满的时刻被命运掐住了喉咙。我之前一直没看过《活着》,但是有在短视频上刷到过有庆被抽血抽死的那一段,当时不知道是这本书改编的,后来听到这部分我才对应上,觉得很离谱,又觉得很心疼,有时候很多事情就是这么讽刺,县长老婆生产大出血,死的是有庆,凤霞生产大出血,死的是凤霞。福贵一家都在努力活着,家珍即使身子软的动弹不得,依然想要拖着病体去赚工分,有庆小小的年纪却也是难得的懂事,生活的重担压在凤霞身上时,她也是埋头苦干,二喜遇到凤霞像是成全了名字里的喜字,这一家子都在努力的生活着,却逃不过命运的摧残,那个年代,是真的难!
《活着》为什么叫《活着》,是因为全书所有人物那么努力,就是为了活着,不是为了活得更好,只是为了活着。
我压低帽檐,眼睛湿润,泪水有点控制不住,脑海里浮现着福贵娘靠在灶台前的身体,有庆泛白的嘴唇,以及家珍跪在地上在田里挣工分,凤霞躺在产房上,满身是血,二喜的被石灰板砸烂的身体,还有.........还有从苦根嘴里掉出来的两颗豆子,人为了活着拼尽全部,但是死亡却是活着的人必须经历的。福贵活到了最后,陪着他的是一头老牛,悠悠的走向远方: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很多人说,看完《活着》,没有勇气再去翻第二遍,心在疼着,没有勇气去看那一个个立起来的坟头,因为悲惨没有人愿意经历第二次、第三次,它活着,却是讲述了死亡,回望一下那个年代的那些人,匍匐前行的都是心酸的血汗,尝遍了这个世界的多种苦,还能够坚强的活下来,这大概就是活着吧。
我好像能看到在一片田野里,远处一个佝偻的老人,牵着一头老牛,慢慢悠悠的往前走着,嘴里还咕哝着说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