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爱生活的模样,真帅!
在所有的文体中,我最不会写的就是人物。总觉得不管多平凡的人,从外貌到内在,从过去到未来,都一定是厚重的,都是一个个生动的灵魂,而这些绝不是我这样的文笔可以描述的。这第一篇就写写自己的爷爷吧,疼爱了我28年的爷爷,离开这个世界已经20多天了,写的好与不好,都只为纪念。
假如你问我,什么是热爱生活的模样,曾经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而现在你再问我什么是热爱生活的模样,我想说,就是我爷爷这样的。
爷爷的人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我有幸读过其中的一些段落
青年时,爷爷曾靠咸盐水度日,把粮食留给家人(这个是听奶奶讲的)
中年时,遭遇工伤,经过开颅手术,保住了性命,失去了光明。听说那天一共四例开颅手术,其中有两例活了下来。(这个是听大人们说的)
老年时,疾病,丧子,83岁终其一生。
1
42岁的时候,爷爷因公受伤,双目仅有微弱的光感,不知道爷爷那段时间经历了什么,最终可以让自己的生活重回正轨,把艰难的日子过成平凡,把平凡的日子过成热爱。半生黑暗,却一生向阳。
受伤后 爷爷与收音机为伴,他关心国家,军事和政治,也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鸡蛋降了多少,蔬菜涨了多少,爷爷的心理都有数。爷爷每天都会听天气预报,广播错过了,就听电视,电视错过了就打电话,其实爷爷是多年足不出户的,他关心天气不是因为考虑要不要带伞,或者穿什么衣服,而是用这样的方式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我小的时候,爷爷养鸡,种菜院子,还养各种花,我也不知道爷爷是怎么做到的,鸡笼干净,菜园生机勃勃,即使自己看不到花开的样子,也会把花花草草养的特别茂盛,让看到的人都觉得美好。过年的时候,也总是爷爷先想起来,让人把阳台的灯笼点起来,给家里人添上一份节日的气息,不知道爷爷能不能感知到灯光的红色,但我想那灯光点亮的喜庆与祥和一定会照进爷爷心里。
2
爷爷记得家里所有人的生日,惦记着远方的老友和家乡的亲人,会在逢年过节给他们打打电话,即使最后这几年自己已经听不清了,也要亲自送上问候。他对自己极其节省,却对其他人及其大方,想着谁家有个什么事需要用钱的时候,都会慷慨解囊,从不迟疑。爷爷从不背后说谁的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着积极正向的评价。家里来了干活的工人,爷爷总会在干完活以后递上一支烟或者递上一块糖。后来家里有人说现在不兴这些了,但是我觉得与人为善是爷爷对于生活的一种热爱。
自律是对生活的热爱,最终交给生活的,是更好的自己。爷爷每天的作息是特别规律的,每天锻炼身体,听广播,一日三餐的时间,甚至几点吃水果,几点吃干果都是固定的。四十几年,爷爷坚持每天锻炼两遍或者三遍,做操、走圈、自己按摩,将身体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爷爷说他四十多岁主动的就把烟戒掉了,是因为觉得抽烟不仅对自己不好,对周围人更不好。七十多岁时觉得自己不想喝酒了,喝了一辈子酒的人就这样把酒也戒掉了。
3
节俭是对生活的热爱,爷爷的节俭不是吝啬的那种,而是经历过物资匮乏,食物短缺的年代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节约。在能够满足生活的条件下,能少用点水就少用点,能重复利用就重复利用,爷爷常说资源是大家的,不是你有钱就可以浪费的。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两滴水、一碗米,爷爷的节俭或许就能救活一个人,这难道不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爷爷从不拒绝新鲜事物,他70岁左右,老叔他们有了一台电脑,他听说电脑写信对可以快速收到,就让我们给他讲电脑是怎么回事,然后无不惋惜的说,要是我的眼睛没受伤,我一定学学。爷爷快八十岁时 手机能视频了,爷爷又说,现在的科技真的是发达了,手机有了这么多功能,就是我这眼睛呀,,,。后来这几年爷爷知道手机可以查资料,我在家的时候爷爷听到一些新名词,就让我查查,然后记在本子上。我欣赏爷爷对于万事万物开放的心态和对于生活一直好奇的,这是热爱的底色。
综合以上片段,我觉得爷爷在用一言一行,一餐一饭,一花一木来爱着这个给过他伤痕的生活,他热爱的样子像从未受过伤的赤子,虔诚而善良。讲真,我觉得爷爷的模样,真的特别帅!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米格的祖母coco将要忘记一切的时候,他依然记得自己父亲写给自己的歌曲《Remember me》,这首歌最终能够让留在亡灵的世界而不必真正死去(电影里的假设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电影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记才是。
作者:
韩汪汪,自幼患有脑瘫,心理学硕士,爱写诗,爱码字,用有力量的文字拥抱生活
作品多见于 GZH心上阳光 喜欢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