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从题目出发追问自己: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是不是好的教育?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等,这是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
我想说如果你持有这样的观点,我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当你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有重新认识教育,突破你思维的局限。
什么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好的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这样一种主体性的、完善的教育。
书中举得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在教学生学习《诗经》,我们会要求学生背诵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305首诗,分风、雅、颂三类编排,还有三个艺术手法赋、比、兴……我们会把这些知识点编成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们能收获什么?他们只是知道了《诗经》是什么。
然而孔子却不这样。
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一定要读《诗经》。为什么要读《诗经》?孔子不是让他们去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诗经》只是一个工具,孔子想让他们通过《诗经》来获得某一种人生的、个体的、生命的素质,他就用了“兴、观、群、怨”四个字来解释。
“兴”,是唤醒,就是我们要让一个人通过教育被唤醒,要让他的内心充满生命力,产生渴望做事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负,培养他的家国情怀。
“观”就是看,你要能够博览群书,你要能够理解艺术,理解人类文化史上的成果,要提升阅读量,提升理解能力,这是“观”的内涵。
“群”,就是你要有社会责任感、群体意识,你要有对社区、国家负责的精神,这是“群”的内涵。
“怨”就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你会对现实有一些不同意见,并且通过教育来给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引领。
教育,就是要让一个人发生变化。
这四个字的提出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考验,它是我们做教育的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参照,特别是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追问与考验。
“如果让你从孔子的弟子中选一个人做自己的同桌,你会选择谁?”这道题我觉得就是对上面四个字的最好诠释。这道题本身就是“兴”,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想去探索的欲望,为了完成这道题学生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读相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阅读量,这是“观;当然这中间需要大家都合作,群策群力完成,这是“群”;当然在选择同桌的时候,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是学霸型的颜回,是讲义气的子路还是有才又有财的子贡,这都是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今天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的补全对话。A同学说朋友丢失了父亲给自己买的礼物,他很伤心的时候,你该如何回答?
很多学生选择用Don't worry! Don't be sad!这个答案有没有错,似乎没有。但是我却给了不同的答案。
生活中一个人伤心的时候,说这些安慰的话根本没有用,伤心的人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共鸣和对他情绪的接纳,所以我们要用I am sorry to hear that.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不是要求学生去做什么,而是为什么去这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做,把最有用的关于生活生命的东西留下,我认为就是做好的教育。
再如我们讲英语文本,我们很多时候讲的知只是文本,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能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问学生生活中我们如何排解不良情绪?他们回答“打游戏”,“睡觉”……这个回答让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在课本上讲过运动,交流,听音乐,读书等等策略,可是学生在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如何做,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书中还有一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根本不需要在教室里教数学、物理、化学,不如带他们去游戏机房。老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当的兴趣——将来能够影响他生命发展的兴趣。
什么是正当的兴趣?在我看来正当就是有正确的判断力,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孩子都很少有正当的兴趣,他们不热爱读书,不热爱运动,甚至不热爱学习,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每天做的还是好的教育吗?
鲍教授建议老师读《论语》,他说教育就必须拿传统文化的经典来作为基本的教育资源。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传承文化,并且用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本身就是教育必须要做的事,同时也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什么是素质教育?
一个人有情怀、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觉得他是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假如有两个学生,一个人做到了“兴、观、群、怨”四个字,另一个人会四样技能:会弹钢琴、会跳芭蕾、会打跆拳道、会书法,你觉得哪个人才是有素质的人?你觉得哪一个人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就他的人生来说,哪一个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人生?
好的教育首先是育人,传承文化;其次才是教学,传递知识。好的教育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们有担当和使命感,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这就是素质!
“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慈悲心。
“羞恶之心”就是你知不知道是非、正义、对错。
“辞让之心”就是你知道不知道谦让。
“是非之心”就是你能不能判断善恶。
为人的发展而做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让我们一起反思自己,寻求最好的教育方向!
感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