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旧闻)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大一大二的时候打了2年替补,自称辩论队饮水机管理员。基本符合题主的描述
但是我表达特别不清,紧张还会卡壳,
真的是梦想和自己能力的矛盾啊,而且上场时候会很恐慌紧张,结果就是....表达更不清楚了
那时候上场的确很紧张,记得第一次上校赛的时候攻辩都没有念清楚,被观众提问问在台上~第二次上校赛的时候 结辩念的结结巴巴的。我既没办法如同我们二辩手一样反应快,也没法和三辩一样思维敏捷,然而我依然喜欢着辩论。
于是我选择了一种最笨的方法,写下来。现场想不出来,场下总能想出来吧,现场想不出来,现场总能念出来吧。
一场比赛一个小时,正反双方各半个小时,人一分钟说话速度300 因为是口语按照每分钟有效字数200字,也就是说一场比赛如果你能浓缩成6000字文稿,那么足以应对所有同级别辩手。记得暑假的时候打了一场关于儒家的比赛,临比赛还有3天和北师打了一场模拟赛,被吊打(感谢北师同学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京圈强大的辩论实力),被吊打的原因很简单,上场的三个人对于儒家了解都仅限于中学课本和传统教育(恩还包括《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能想象这样的三个人去打一场支持儒家思想的比赛,能是什么下场么。
于是,我们就把能搜索到的儒家案例(二十多个),做成WORD进行分类,每个例子后附带标准话术。攻辩问什么问题,对面会怎么答,答完了怎么问,全部写下来,前后写了一万字。最后带着2个小伙伴几乎是用选择题的方式把比赛打赢了,战胜了我们看来几乎不可能赢的对手。
为了能赢那些天赋比我高的对手,我们这样天资一般的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看更多的资料,打更多的比赛,被对手虐,然后虐对手。
我们的路还很长;
我们的路很难走;
我们的路将继续走下去。
希望2018能够找到自己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