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独屹,宛如擎天石柱,到处云雾袅袅,身处其中,而不知身在何处,只闻鸟语花香,让人惬意。
阳春四月,风和日丽。
在天柱山一处隐峰,一位白衣少年,正在攀峰而上,虽山势陡峭,他却身手矫健,如猿猴一般。
但见少年,攀峰之时如驾轻车、如走熟路,彷佛这攀峰的活儿,不过平常小事。
若是细看,不难发现那少年身着锦罗,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青山镇山间灵气充裕,日月昼夜相济,奇珍异草居多,常有采药人攀峰而上,探取灵药,以求生计,故有拾山遗味之说。
入深山,尝百草,像猿猴一般攀缘在悬崖峭壁上采集药材,夜间露宿山间,用石头灶台生火做饭。
即是青山镇采药人的真实写照。
攀峰的少年,是文家幼麟,单名艾字。此行,他只为寻花而来。
作为半个采药人,文艾的基本功不错,常与家里的药师入山采药,他对地形很是熟悉,知道山中哪里有毒蛇猛兽出没,通过动物遗留的粪便,即可知动物的种类。
作为采药人,还要像个土地爷一样,有空就去巡山、踩点。最为重要的是,采药人还要有好的眼神和嗅觉。这一点上,文艾从小细观入微,明察秋毫,百米米之内的药材,他都看得一清二楚。识药,不仅靠眼看,还靠鼻子闻。正如医生探病,望闻听切。
此时,文艾已攀至山腰,开始有水雾阻隔,上方模糊一片,他显得有些吃力,尤其是身后还背着一副竹篓,很不方便。
攀峰最怕雾水天气,高处目不能视,足下石堵路滑,何况还是在这春雨时节,山下虽阳光明媚,峰顶却是快雨时晴。
山势陡峭,花草荣荣,恐有异虫出入。
但这些都难不倒文艾,清秀的脸庞满是稚气,却是面色坚毅。他腾出手,用衣袖擦拭额上细汗,怕汗水汇集流入眼中,端的难受。
稍作调整,文艾轻吐腑中沉郁,准备一鼓作气,因为他闻到了一股幽香。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一首苏轼的兰香诗词,如门前山色,水声在耳。
文艾少读诗书,且出身中医世家,自小嗅觉异于常人,对百草之味早已熟记于心。
“此花香清馨怡人、香髓深远,当属兰科无疑。”文艾见猎心喜,欢愉之情早已溢于言表,浑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