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的开放让人猝不及防,几日前看到的还是粉色花苞,今天一抬头就已经繁花满枝,也许明天你从树下过,就会迎面撞上一场樱花雨。
如此的花季就像有些人的生命。
那日看到一本杂志,介绍朱湘,这个连搜狗拼音都没有记录在案的无名诗人。
才华横溢的他不满于当时清华的单调、矫情和隔靴搔痒式的教育,在1923年冬选择离开,卖文为生。在一首诗换不来一袋米的困境中,纯情倔强的刘霓君毅然与他结为夫妻。然而性格孤傲的诗人,在自我的世界里用孤傲不羁亲手捣碎了蜷缩在尘世的幸福,凛然的行走在俗世丢给他耻辱的道路上。不满一岁的儿子由于没有奶吃,哭了七天活活饿死;没有钱,患病的幼子,在母亲跪在医生面前求情无效时,停止了呼吸。可怜的霓君把所有的怨怒发泄在了朱湘的身上,他选择了十二月的寒江。
葬我在樱花树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松声呜咽过孤岗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飘去
。。。。。。
吝啬的上苍连死也不能让他如愿,未及春水变暖,就将29岁的他投进了刺骨的寒江。
朱湘自杀后,霓君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杳无音讯。读完,心中有着巨大钝痛,将脸埋入书中,哭的颤抖。
这个世界不能太自我,太自我的人都是孤独的。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独立的存在,他与周遭无法同一,他不能把握别人,把握这个世界,感觉被这个世界淹没,恐惧随即而来。要么完全融入这个世界,做个无可奈何的圆滑者,要么完全与世隔绝躲避起来。朱湘是后一种,然而自欺欺人,那里不是世界?同是诗人的海子写下了“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可是他做不到,用死亡给这种平凡的美好画上了句号。俗世就这么难捱吗?或者像顾城那样带着个帽子来隔绝世俗的灰尘,不也显得做作可笑吗。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的这种对孤独的恐惧使人们趋向于和别人实现同一,这就出现了部落,民族,国家、文化。然而这种同一性的长期成长,是淼淼百代、浩浩浮生痛苦挣扎的累积。因为每时每刻人与周遭都仍然存在着像原子一样相吸引,相排斥的痛苦距离。为摆脱这种痛苦,有些人就通过幻觉隔绝周围世界,轻微的如打牌,上网,听音乐之类,严重的就是酗酒、吸毒,纵欲等。在恍惚中让这个世界消失,让痛苦消失,然而只是暂时。
当今的这个世界,也许有一部分人就是太强调自我,才导致成为痛苦的孤独者、无奈的玩世者?他们都徘徊在人群这个“原子”的周围,远远近近,分分合合,始终难以摆脱这种相吸相斥的痛苦存在。
若想完全与世隔绝也有一条路:朱湘,海子,梵高,川端康成,伍尔芙。。。。。,他们都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能把他们的自杀简单归结为对人世的绝望吗?
他们大都是灵魂的孤独者,痛苦肯定是存在的,因为,他们较常人偏离圆心更远,所以,越会和原子产生巨大的张力,这种力量在行动上是一种束缚,在精神上是一种痛苦,所以,他们的自杀才更比常人易于产生。
然而,正是在这种痛苦的距离才帮他们找到了一条减轻痛苦的途经。
一方面,他们对这个世界(个人命运)感到无法把握和难以战胜,从心底升起认输;另一方面他们又幸运的在孤独中找到了一种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绘画、诗歌、音乐等,并最终拥有。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孤独才酿造了一种拥有。正是这种拥有才让他们忽视了痛苦,放弃了对生命的无味坚持。
然而,常人谁能体验到这种比生命更充实的拥有?谁能冲破原子的引力而甘愿寂寞的孤独?
借用一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天才们的死,是出于对生命的特殊感悟,虽然高贵却毕竟罕见”。然而,大多数轻生的人,只是因为感到了在人世永久性的一无所有。
所以,死亡,有东西垫底,那么这种死就只是另一种方式的活着。反之,则不然。
如此想来,大多数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活着如同死了一般,死了却没什么能活在世上。
樱花在晚春凋谢,毅然决然,生命结束的惊艳而决绝,留下了让人窒息的美感。而月季却赖在枝上开完四季,无论是否有人因她而驻足,她都会淡然的走过风雨,走向衰颓。这放佛是花的选择,与季节没有关系。
七堇年说,我不愿醒,也不想死,尽管有时候活得不耐烦。
顾城说,人生很短,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
张爱玲说,只有放弃所有对生命的努力,让心灵完全被琐事所占据的人生才是稳妥的。
面对七堇年给我们描绘的这种无聊人生,能像顾城那样保持诗化的状态是理想的,而像张爱玲那样的现实状态才是最可行的。
张爱玲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被琐事占据,我们在她的作品中可以一目了然,她的文字总在不厌其烦的唠叨着世俗生活中熟稔、结实、有着切肤之感的生活细节。她确实是个极爱俗世的人,所以,面对乱世和情感的坎坷凭着她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倔强的活着。然而,这种活着显得那么骄傲,又那么的冷寂。她喜爱世俗生活的声色气息,却难以承受世人浅薄自私的辞色和作为。
1995年中秋节前夕,张爱玲悄然离世,死了好几天才被发现。这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别人都在热闹的谈论她及她的作品,她本人却可以漠视这种热闹,躲到人们似乎都找不到的地方!既这么入俗,又这么脱俗!
也许,你曾经认为,着一袭白衣飘飘欲仙的美女是脱俗,那么,这种理解就显得太肤浅了;也许,你觉得远离人群,远遁山林的世外高人是脱俗,那么,这种认识也未免太狭隘。超凡脱俗,首先得具有超凡的能力,才具有真正脱俗的可能。所以,只有具有卓绝的精神力量或充实的学识修养或精湛的技术能力,才有可能达到超凡脱俗,才配得上超凡脱俗这四个字的真正含量。
张爱玲,那么热爱俗世的女子,最终在俗世的荒原上转身离去,她留给人们的背影值得我们当代人好好的深思一下。
是像她说的,稳妥的在琐事上消磨岁月,还是像她做的,选择人迹罕至的高处自由行走?我想,像我这种胸无大志的人适合选择第一种,做个与世无争的俗女子,抱负远大的志士适合选择第二种,用一种强烈和稀有的生活方式证明自身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价值。
当今社会确实有些浮躁,那些身前热闹身后寂寞的明星总是比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大师多得多,何时这种多与少的比例能打个颠倒,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进入了历史的秋季。近代中国有过荒寒冷寂的灰色冬季,有过万物萌发的绿色春天,现在似乎是进入了燥热动荡的夏季,我想也该到了冷寂高远的秋天了。
由此想到了巴金笔下那“甘愿寒冷寂寞的生”的姮娥,这人间太热闹,有些人就找了个寂静的地方躲起来。比如张,她应该代替了姮娥现在在广寒宫里徘徊吧。如果我们赏月时,不妨仔细仰望悼念一番,好好感谢一下那些像她一样让人间冷寂而美好的灵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