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如果你希望赢得真正的友情,如果你希望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帮助自己,请牢记这条原则:真诚地关心别人。
著名的古罗马诗人普布利柳斯•西鲁斯就曾说过:“当我们对别人产生兴趣的时候,恰恰也是别人对我们产生兴趣的时候。”
如果我们觉得不幸福,那么通往幸福之路的唯一方法,就是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就好像你已经幸福了一样。
莎士比亚说过:事情没有好坏之分,但思想却使之有所不同。
如果别人无法给你一个微笑时,那就请你留下你的微笑,因为那些没有微笑的人,更需要笑容。
那个与你交谈的人,他对于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比起对你以及你的问题的感兴趣程度更为热忱百倍。
正如《读者文摘》中曾说过现在许多人都去看医生但实际上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位安静的听众。
迪斯累利说,多谈别人,而不是你自己,他们会愿意听你说上好几个小时的
当你与人发生争执时,你可能是对的,绝对的正确。然而,如果想要以此改变一个人的想法,那是徒劳的,正如你错了一样。
一个人即使口头上认了输,但是心里也是不服气。所以永远都要避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
皮尔蓬•摩根说,每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都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冠冕堂皇的一个是真实。
牙医在拔牙前会注射麻药,虽然拔牙会很痛但是麻药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同样的道理,在开始批评别人时,我们也应该先给你别人赞扬。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说,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犯罪。我没有权利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或者指责某人。重要的不是我怎么看待他,而是他怎么看待他自己。
莎士比亚说:如果你想要拥有一种美德,那么就从假装开始。
无论发生什么,做你自己!
如果没有得到允许,我们绝不会拆开朋友的信,或者打听他们的私事。但是我们却敢对自己家里的人———也就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这样做,而且还在他们犯了小错时羞辱责怪他们。
约翰•科波尔•波斯在《忘记不快的艺术》中说:一种舒适的安全感,一种内在的宁静,一种因快乐而反应迟钝的感觉,都能使人在专心工作时精神平静。
萧伯纳说:人们之所以忧虑,就是因为有空闲时间来想想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
事实就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爱尔西•麦克密克在《读者文摘》中写到,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我们就可以节省精力,创造更丰富的生活。
一个人的快乐,应该来源于尽可能减少对外界事物的依赖。
我已经学会不要对人期望太高,因为万一有朋友对我不忠,或是有人说我的坏话,我也不会介意,仍然乐于和他们交往。
当一个女人遇到烦恼时,如果能保持平静,反而能变不利为有利,那么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任何不幸可以伤害她的心了。
轻履者行远。
我已经历过最悲惨的遭遇,而且已经熬过去了。从今以后,情况只会好转,而不会变坏了。
明天的烦恼,加上昨天的烦恼,再与今天的麻烦合并起来,于是成了最沉重的负担。
亚瑟•盖茨博士在《教育心理学》中谈到,人类都渴望被同情,小孩子急于展示受伤的创口,有人甚至故意割伤,擦伤自己来获得别人的同情。成年人也是一样……人们不厌其烦地展示他们的伤痕,述说他们的意外,疾病,特别是做外科手术的具体细节……为那些真实存在或是臆想出来的不幸而‘’自怜‘’。这几乎是大众普遍的心理。(其实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不应该是渴望被同情,而是关心之类的词,每个人都有自尊,所以我就是这样的人~)
今天就是你昨天 所忧虑的明天。
从别人身上得到健康,快乐和成功, 是十分容易的,就如同你很容易从他人身上得到烦恼,痛苦和失败一样。
耶稣基督说过一句话,只有用心灵思考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如果发现自己为一件无法改变而又不愿意接受的事情而烦恼时,我会让自己反复诵读下面这段简短的祈祷:愿主赐给我安宁,使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物;愿主赐给我勇气,是我改变我无法改变的事物;愿主赐给我智慧,使我能够洞悉其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