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季度转眼过去,十八岁之前希望日历以月为单位的翻过的想法,再回过头看是如此幼稚。正如连友所说,青春有多美好就有多荒谬。
这90余天的时光,基本以周为单位度过。现在经常庆幸每周末有两天时间,用来加班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否则别说计划外的事,连计划内的一些“不紧急但重要的事”,也被抛到了爪哇国。
很是佩服那些大小咖们,怎么可以把时间分解成一个个15或25分钟,而且还能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里完成计划中应该做的事情。
今年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变化,也让自己有不少感悟,很多之前认为“根本不可能在某个期限内办到的事情”,反而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中插空完成。或许这就是时间的力量、练习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如果真想做一件事,不敢说全世界会为自己让路,但起码会有很多“隐形的手”来推动、帮助前行,感恩遇到的朋友们。
挑几件值得写下的小事,作为2019上半年回忆旅程的一个个小站点。
1
7月,把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列表简单填了内容。由于懒惰两个多月未及时更新,因此每日读书、每月看一部电影、做一个简单的菜、整理图片……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就被排在了“紧急不重要”的事项后面,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幸福感却江河日下。这些“不紧急但重要的事”对生活质量有着极重要的影响,经常受到“ 坏情绪”攻击的原因,是没有把这些看似无所谓、其实很重要的事用来打造“防御攻事”,从而将更多的的精力和心情放到追寻想要的生活上。记录不仅是证明事情正在发生,更会在记录的过程中,品读细小的美好。
2
小恬即将升入高三,最近我们之间的“博弈”越来越频繁,且“战事”升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看着在一本线左右摇来晃去的成绩,身边的学霸妈妈们都提醒我要“抓点紧”。作为过来人,很明白如果小恬没有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谁使劲儿都没用,也明白强大的遗传基因,会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学霸们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
作为普通父母的我虽然有点偏向非主流派系,但仍无法免俗,希望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更多选择。于是一边威胁一边怀柔,再明里暗里找来她认为“明事理、有一定影响力”的——我的朋友,旁敲侧击进行引导。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明显,不过我仍然决心在这最后一年里,在不突破她最高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步步紧逼”,力图在她人生的第二(也许是第三)个转折点,线性发展的曲线再向上偏离一点角度,或许现在的只是1度甚至半度的变化,以后会呈现不同的生活样貌。
3
家人的生活目前来看波澜不惊。熊大和我虽然没有什么共同爱好,但各玩各的心情比较愉悦,家庭大事件无论产生多少争执,最终还是能够达成共识,20年共同度过的光阴演化成左手摸右手的无感,却也在处理问题时有同向思维,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他稳坐钓鱼台,我躺看云舒云卷吧。值得小记一笔的事件是,一次晚上在我喜欢的小饭店吃完晚饭后出门,雷雨突袭,这个家伙借给我“挡雨”的借口光着膀子来了个“雨水浴”,虽然也图了自己凉快,但我心里还是很承情的,哈哈。
4
老妈仍然硬撑着“零件老化”的身体,快活地四处忙碌,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叫我去蹭饭,到家后不是整水果、就是拿酸奶,要不就整一桌子菜。除了太爱操心管“闲”事外,老太太的状态真心不错。可是另外一个老太太却越来越固执,这两次去看奶奶,她满脑子都是想着“死了才好”,虽说前些年也经常这么念叨,但这两年感觉已经进入魔怔状态,或许真无法体会老年人的想法,身体还算健康,儿女又能够照顾,为啥总想得到更多呢?老小孩儿的意思,大概率也是说人到了一定岁数,就会和小朋友一样不讲道理了吧。
5
和25年前的一撮人联系上,虽说共同话题不是孩子就是吐槽,但时光并没能完全改变曾经的我们,已算是开心。每年独自出游的践行,已完成第二年,心越来越野啦,甚至认为两三年后的意大利之旅,如果小分队成员不能同行,自己也应该能够搞定。和身边为数不多几个有共同语境的朋友,交流越来越顺畅、顺心,曾经超级向往的所谓“人脉”,这应该是很让人满意的状态了。
很庆幸自己在忙碌的工(zheng)作(qian)状态下,记住的都是家长里短,而不是走向所谓的"成功",“生活永远是最高梦想”的初衷仍未改变。虽然目前被裹挟着不能走入那条心仪的河流,但最终的方向是一致的,总有一个岔道口能够交汇,最终奔涌向热爱的那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