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
小李又找我借钱了。记得上次借钱,还是出版社拖欠稿费。虽然我知道他是个文艺青年,但不理解为什么在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他还要靠写作维持生活。
认识小李,是我读大学时的一次读书会上。当时主办方要求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读完后做内容分享。我就是分享会上认识小李的。
我所在的学校偏理工科,会上来的文科生偏少,理科生多。他们大多想来混混文气,也有那种想看看有没有落单的女生,可以谈个恋爱什么的。起初,分享会的气氛很沉闷,大家文学功底弱,所做的分享要么是网络上找得到的内容,要么是中学课本老师讲过的知识点。轮到小李时,他轻轻扶了扶鼻梁上的方框眼镜,文绉绉地站起身,另辟蹊径,从《圣经》入手,将整个故事重新演绎了一遍。最后总结时他说道,海明威在写《老人与海》前,被评论家批评得体无完肤,说他不行了,写的小说是炒冷饭。但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不服输,硬生生用铿锵般的文字,以《老人与海》为红杖,用宛若天神般的笔力,劈开了红海,驯服美国文坛。那次分享会后我才知道,小李是文学系里出了名的才子,文采斐然。
小李的出现,使得后来的读书会上气氛异常活跃。他在读书会上和我们谈鲁迅的文字中的冷峻、张爱丽冷冷的爱情观、阿城中州正韵的《棋王》……私底下,我们还会聊些文人之间的趣事,雅事,不过大多是他讲,我们听。据说,他的爱情也是在读书会上悄悄开花,传闻是女生路转粉,主动追他,说是欣赏其才华。小李最初不同意,无奈女生不依不饶,死缠烂打,最后他才服软,被迫着从了。
大学毕业后,大家散落各处,在社会的潮流中,裹挟着前进,忙着生活、工作。小李也随着创业、互联网+、风口等一波波热词向前走。他在校园里的爱情没能走到最后,女友和他相处不到两年后,以「精神上的爱情,换不来物质上的满足」为由,抛弃了小李,重新寻找另一段港湾。为此他消极了很久才恢复过来。
出来这些年,我因工作原因,偶尔领导会要求我写些发言稿。我写完后,会请小李帮忙看看。他倒是个爽快的人,每次帮我修改、点评。在他的帮助下,我的事业走得很顺,很快得到领导赏识,从底层员工渐次向上走。我们偶尔聊天,谈及工作,他说毕业后去了几家公司,不习惯,现在多是自由职业,靠写稿为生,投投文学杂志,或者在某些报上开个专栏,混口饭吃,总之是东不成西不就。只是随着媒体行业市场萎缩,各类期刊杂志销量年年下降,往年还能按时发放稿费的,渐渐压缩稿费,他的生活为此也难以为继,不得不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
还好,小李借钱,有借必还。最近一次还钱时,他跟我说,重新找了份工作,是在某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我问他怎么样。他苦笑着对我说,还能怎样,在这个文学不值钱的年代,我也只能在风中飘扬。
图片来源:Heng Films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