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周末,从成都回到重庆家中,与家人共餐时听闻席间关于后代教育的问题,于是有所思所想,因此记下来写在本篇中。
年轻人对时间的感知来自于是否毕业,是否工作,是否结婚生子,在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十年之间想要去拥有的太多,能放下的东西太少。
时代在变,教育环境在变。世人总说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教育从来都不止有教和育,生、养、教、育一直都是紧密连接密不可分的。
“生”:对现代年轻男女而言,是否愿意生?什么时候生?生了之后是否能保证后代健康的身体?是否能提供相对良好的环境?是否自身有相对牢固的经济基础?这些问题在孩子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是由父母来考虑的。
“养”:孩子出生之后,由谁来养?怎么养?养得起孩子到何时?物质生活的“养”或许会对孩子身体上起到一个构建生命机体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精神层面的“养”却影响着对孩子的意识形态的形成。
“教”:如何教会孩子立身立命,这个世界千年的历史、人类文明浩浩汤汤是如何成为了今天的我们,如何让一个人知道明是非、辨黑白、分善恶、判忠奸,不光是教育机构要承担“教”这一部分的责任,家庭和社会都会对后代成长过程中有影响,家庭中父母双方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后代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言传与身教都是影响的一部分,社会环境中的种种现象对后代的影响也会直击他们三观的建立。
“育”:“育”这个阶段比较特殊,我们会说培育、教育,其实这是“教”之后由个人自身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中主要由孩子自身从环境中摄取养分,完善自身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因此,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在这个阶段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