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使用“助人为乐”这个成语,也经常表扬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倡导助人为乐的风尚,这就说明我们大多数人认同助人者会获得快乐。
那天中午吃饭回来,路过走廊,碰见上面照片中这位英武的男生,他吃力地提着水桶,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还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想办法“修”水桶,因为插口变形,桶的钩子总是滑脱,他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用不太怎么有力量的小手,使劲扳变形的地方,让它尽可能复原,然后把提环的钩子插在里面,成功了,他热得满头大汗,却是笑逐颜开。我默默看了一会,蹲下来说,咦?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这地方这么硬,你竟然把它扳过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然后他脸上洋溢着春风得意,开始讲他的想法和感受。这时正巧有位老师路过,她笑着说,王书记又在发现校园中的美好啊!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有一位同学无论如何都安静不下来,我通过小组加减分评比,看他的集体荣誉理解力和感知度、看他搜索、提取信息的能力,效果一般。我说,我下课可能要带走1名同学。至于带谁,我也不知道。下课铃响后,我环视教室,发现他和其他几位同学在逗WJQ同学,我稍作思考,叫着他的名字,说,走,我需要你的帮助,请跟着我一起来,帮帮我。
他不太确定我的意图,稍微有些迟疑,有些抗拒,但感受到我的诚意,还是跟着我来了。到办公室里,他说,魏老师也在这边呀,她可能会看见我的。话语中流露着担心。我说没关系呀,你来帮我的忙,没什么不妥。然后我提出了我的困难,我的办公室需要调整布局,一是没有清晰的思路,二是抬不动这些东西。他进一步确定我是认真让他帮忙,没有忽悠他,他开始进入角色,感叹办公室的大,和东西少,说他们家装修了过几套房子,打开了话匣子,言语中透露着经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说,那我还真是找对人了!然后,他的表情突然变得认真起来,他也终于安定了下来,我感受到他真正陷入了思考,开始真正在帮我调整布局。我告诉他有困难可以请帮手,不耽误上课,等有空了再和帮手一起来。他认真分析了一下,说除了LJW,其他人应该都不愿意来,然后我和他达成协议,让他先回去上延时课,等有时间了,和LJW一起来尝试。出门后,他嘀咕了一句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但可能是表达错愕与不可置信吧!
上周六青年教师视频会议上,好多老师都说,得到了自己师傅和年级组、学科组的帮助,心生感激而开怀,描述着为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帮助,赞赏着东绛大家庭的温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感受到老教师们特别爱帮助别人,以助人为乐。我追问,你们是帮助人时高兴还是求助别人帮助自己高兴呢?答案当然是助人更快乐,而求人有些难为情。所以我建议,要尽可能想办法张口求助,为他人创造感受助人为乐的机会,同时提升自己的表达力和沟通力……
帮助人,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那就是价值感、胜任力和自信度。所以,我们要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给别人更多助人为乐的美好体验,从另一个角度看,求助也是助人啊。人,营群体生活,单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求助与助人,让“林”簇拥为集体,让“众”凝聚成团队。这时,一首歌曲飘过脑海,也滋润着我的心田。“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求助后续反馈(10月22日)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PXD和他的帮手LJW来了,还带着收集到的来自其他同学(我扫了一眼,看到有ZZX的)的设计图纸,我再次提了我的要求:哪些东西不能动,哪些可以动。他们俩开始忙活,看到绿萝叶子脏,小伙子PXD拿抹布一片一片地擦,LJW把发黄干枯的叶子摘掉,放进垃圾桶。他们把沙发腾开的地方仔细扫了扫(我看他们自己从班里拿来扫把,又从后勤处要来撮箕),正要挪动,有同学来问干得怎么样了,LJW说还没干完,PXD说老师需要的话我们随时可以回去,然后他又考虑了一下,说算了,我还是现在回去吧,这时候LJW说,我们半个小时以后再回来。
后来,我们几位老师在商量体育督导工作,没有注意到门口有人。吴老师发现他们俩站在门口有一会了,就问怎么回事,我让他们进来继续工作,我们互不影响。等他们彻底摆好,我们的会还没有开完,跟我打招呼,我打了个OK的手势。看表情,我猜他们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是充满价值感和成就感的。LJW把撮箕和扫把藏在一个合适的角落里,说我这里客人多,让人家看见不好看,PXD把垃圾桶放回到另一个墙角。他们把绿萝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好,还承诺以后这些花儿都交给他们负责了,甚至问我在这里能待多久,明年他们毕业走了咋办。我说让他们培养新人,告诉他们这些绿萝的来历——都是从一楼融合教育中心救上来的。
我所有的话,他们都入心了,一直在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在课堂上的浮躁不安,判若两人。我们彼此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聊天,就像老朋友,很畅快。我不知道,他们班是不是会缺扫把,他们说这把是多余的,就留在我这里。我想,专门为他俩准备好一套劳动工具,也未尝不可。谁说劳动实践课不能上成这种形式呢?
帮助人,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它有魔力,能让人变得更优秀。求助和助人,都是美好的体验,都可以让我们在体验中成长,完成内在的自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