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徐志摩短短一生的情缘故事太值得嗑了,近身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段境遇都是有故事的叙述,这些留在历史记录里的人也是自成风格,让人敬畏。老旧的故事拿来重复啃,是因为最近在听梁周扬的“林徽因的30封私密书信”,颇有感触,梁周扬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曾孙女,通篇自然有绕不过徐志摩的篇幅。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是令后世之人艳羡不已的,也留有遗憾的未续之缘,当然后来成为最好的灵魂知己也成全了爱情最初的模样,毕竟一地鸡毛的生活并不适合两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儿,最美人间四月天留下故事,也留有告别,浓浓的八卦之谈与小说体裁的版本,值得一再窥见。
第五封信是悼志摩:失去这样一个朋友是简单且残酷的事。这是林徽因写给知音徐志摩的。只是这封信看了有些难过,为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当然往后人生的张幼仪用事实证明并不需要同情和怜悯,她有着强大的内心世界和能力,足以将自己的生活维护的非常好,也得以拥有很圆满的人生。他人的爱与不爱,是无能为力,只能守护好自己的心,遇见的是善缘还是孽缘也无从辨别,也正是这份未知,人生才充满了期待和有意思啊,难以参透其中的奥秘,任由卷席于其中。在这起人生篇章里,没有对与错,只是扼腕叹息的无奈,人与人之间磁场的不同。
林徽因的这封信,溢美之情与不舍跃然而出,学识深厚、浪漫、对人同情和蔼,和对张幼仪的绝情简直判若两人,信中写道:“…志摩是个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没有一个人他对他不和蔼,没有一种人,他不能优容,没有一种的情感,他绝对地不能表同情…无论出自何人,在何等情况下,他理智上认为适当与否,他全能表几分同情,他真能体会原谅他人与他自己不相同处。从不会刻薄地单支出严格的、迫仄的、道德的天平,指摘凡是与他不同的人。他这样的温和,这样的优容,真能使许多人惭愧,我可以忠实地说,至少他要比我们多数的人伟大许多;他觉得人类各种的情感动作全有它不同的,价值放大了的、人类的眼光, 同情是不该只限于我们划定的范围内。”
这些话语尽显徐志摩的柔情与良善之情,只是与张幼仪全无关系,越是顺从的人越是不讨喜,张幼仪骨子里还是有着很深的道德传统束缚,与新派思想的徐志摩显得格格不入,也是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的乏味。张幼仪遇见徐志摩,本是门当户对的金玉良缘,但是受新派思想影响的徐志摩打心底地厌恶这份媒妁之言,也因此鄙夷了张幼仪,在看到她的照片时,直接被嫌弃为“乡下土包子”。婚后一如既往地不待见张幼仪,为了父母之命而结婚,却置张幼仪于不顾,即使有了孩子后,嫌恶之情从未有过减缓,被迫无奈地将张幼仪接到身边时,丝毫不能有任何改进夫妻关系的积极意义。
对于久别重逢的迎接,张幼仪回忆道:“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这份薄凉穿透心灵,与之其他对比满是心寒,在张幼仪怀有第二个孩子后,徐志摩丝毫不念及夫妻、父子情分,等不及地毅然决然要求离婚,对于他们刚出生的孩子,“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错付于人的现实。
对于往后遇见的陆小曼,徐志摩是欣喜的,即使不被世人接纳,即使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仍然是心甘情愿地付出的。而离婚后的张幼仪算是真的被踢出了徐志摩的生命里,于心无愧。其实张幼仪并非完全的传统型女子,但也确实没有林、陆的才情和长相,最大的不幸是她遇见了徐志摩,一个炽热而随心随性之人,这种反感也是本能而无法掩盖的。人是多么的神奇,有着很多面相供人分解与体验,林徽因幸运地遇到了他的爱与热,张幼仪承接的是他的冷与弃,一个人两极化的呈现,却是莫大的伤害与不忍啊。仅此短短的一瞥人生,张幼仪在感情上承受的是多年的苦楚,也说出那番幽静而识无奈的话。
“你总是问我:你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叫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何尝不是如此呢?林徽因是冷静的、陆小曼是享受的,只有张幼仪是一味付出的,只此遇见,半生奉献,即使后来再婚也谦卑地询问儿子的意见,半世徐家人。不仅养育孩子,还一直兼顾徐家二老,这份智慧与胸怀很是难得。
太轻易得到的不懂珍惜,得不到的一直在悸动,这也许就是人生吧,应了那句: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两厢伤害,命运的捉弄。他们的故事情仇早已消散在时光的隧道里了,留给后人闲情雅趣地评论,无关乎好坏,只是存在过、热烈过。其实我们仍会渴望遇见才情横溢的如徐志摩般的人,热烈而有生命力,即使飞蛾扑火也是一种生命力的跳跃,好过沉闷而无趣,但是再难有张幼仪般的痴与忠,人都是利己动物,太分的清利与弊了,以及止损了,大抵也是一种进步吧!
能如此痴痴地付出,也不忘记努力自己,张幼仪的媒妁之言也并不全是遗憾,经历了刻骨的痛苦蜕变成最好的自己,个中故事,自己参与其中,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至少好过乏味的如己的人生。一切都是圆满的,各自成为最好的故事版本,本应如此的发生,被世人所铭记,鼓励每一个孤独的灵魂,于是写出最美的篇章。
所有印刻故事的人都让我羡慕不已,我在等一个自己的故事,或悲或者喜都可以,诚然是一个属于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起点,而不只是一片荒芜的生命,我仍在期待,会有怎样的遇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