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普法宣传较多采用讲座式、宣传册、宣传栏等传统普法方式,该类普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覆盖较多人群,但普法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时效性和互动性,对于一些受众来说吸引力不强,普法效果也存在“失衡”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涌现出新型互动体验式普法方式,该类方式善于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采用诸如角色扮演、模拟法庭、VR法治游戏体验等新颖形式进行针对性普法,展现较强的趣味性与吸引力,高度互动的普法方式也使得普法效果更加持久。
新型互动体验式普法方式是一种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深入学习法律知识的有效方式,大抵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沉浸式角色扮演普法式。主要分为法治剧本杀和法律主题角色扮演竞赛两种形式。前者结合了当下流行的剧本杀游戏。参与者会拿到一个与法律案例相关的剧本,比如涉及合同诈骗的商业剧本或者关于遗产纠纷的家庭剧本,参与者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收集线索、与其他角色交流互动,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法律程序。后者是以法律主题为背景设置角色扮演竞赛,如模拟行政复议听证会或劳动仲裁场景。参赛团队或个人根据给定的案例背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如在模拟劳动仲裁竞赛中,参与者需要准确地呈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诉求,引用劳动法相关条文进行辩论。评委根据角色扮演的准确性、法律运用的正确性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这种竞赛形式不仅能让参与者深入学习劳动法律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和应变能力。第二类是虚拟场景互动普法式。主要分为VR(虚拟现实)法律体验和AR(增强现实)法治探索游戏两种形式。VR(虚拟现实)法律体验利用 VR 技术创建虚拟的法律场景,如利通区司法局打造的VR法治体验馆,群众可通过刷二代身份证进入体验馆内,戴上VR 设备身临其境地体验模拟法庭、电信网络诈骗和危险驾驶等场景,通过亲自体验来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的认识。AR(增强现实)法治探索游戏指利用AR 技术将虚拟的法律元素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受众可通过手机等设备上的 AR 应用在户外环境或特定场所中进行法治探索游戏。例如,在公园中设置 AR 法治探索游戏,当受众用手机扫描公园中的雕像、亭子等建筑物时,会出现虚拟的法律人物或案例场景,这些场景会引导受众回答法律问题,或者按照正确的法律程序完成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受众可以获得积分或徽章等奖励,鼓励其继续探索和学习法律知识。第三类是法治体验工作坊式。主要分为法律手工制作工作坊和法律科技体验工作坊。法律手工制作工作坊主要以制作法律相关手工艺品为主题,群众可以制作以宪法、民法典等法律为主题的手抄报、法律知识拼图等,由工作人员在制作过程中讲解手工艺品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法律科技体验工作坊主要是让群众体验电子证据收集工具、法律人工智能软件等科学技术,例如,展示如何利用法律人工智能软件进行简单的法律咨询。在工作坊中,工作人员会讲解这些法律科技背后的原理和相关法律规定。群众可以亲自操作这些工具,了解它们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感受科技对法律行业的影响,同时也学习到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
互动体验式普法虽然更加智能、高效,但是受限于资金、专业人员和场地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还无法全面普及,为了促进互动体验式普法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资源投入与整合,政府应加大对互动体验式普法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赞助、捐赠等方式参与普法活动。还可以通过公益众筹平台,发动社会公众为互动体验式普法筹集资金。二是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一方面,法学专业的高校可以开设体验式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兼具法律知识和互动体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对现有的普法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互动体验式普法能力。司法行政部门也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教育专家和体验式活动设计专家为法律工作者授课,内容包括活动设计、引导技巧等方面。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专业的体验式活动设计人才。三是强化场地资源的利用与拓展。一方面,推行共享场地模式,推动场地资源共享,学校、社区等单位可以在课余、业余时间将场地出租或免费提供给普法机构用于互动体验式普法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建设多功能普法场所,既可以开展模拟法庭审判,又可以进行法律知识游戏体验等多种活动。这些场所可以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方便居民参与,同时可以采用灵活的预约机制,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四是积极应对技术和内容更新方面的挑战。在技术应用与推广方面,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利用 VR、AR 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沉浸式普法体验。在偏远地区,可以先从简单的线上互动平台入手,如通过手机应用开展法律知识问答竞赛。在技术培训与支持方面,多维度为普法工作者提供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开展普法活动。同时,建立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内容更新与质量保障方面,逐步建立内容更新机制,当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及时组织法律专家和教育专家对互动体验式普法内容进行更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互动体验式普法内容的质量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可以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普法活动的脚本、案例等进行审核。同时,通过受众反馈和评估,不断改进和优化普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