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亲自来看看,还真不知道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的综合展览中心这么气派;如果不实地来走走,更无法洞见深哈合作的远景如此缥缈。
中午临近下班,社长打来电话让我代他参加今天下午产业中心组织的深哈产业园参观调研。正犯愁下雨天办公室颇为阴冷,有此安排,欣然从命。
“深哈合作,新时代的伟大握手”---在展厅曳地大屏的一侧,产业园的主题标语鲜明醒目。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跨越到东北边疆的黑土腹地,深哈两市的融合互补,确实不乏强强联手、南北贯通的深远意义。
然而,这二十多年尤其是近些年以来,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在速度、效益、质量等方面落差悬殊所导致的巨大差异,让“带土移植”与“水土不服”成为突出矛盾。以产业园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这两项核心指标为例,本地在观念、风俗、气候、物流乃至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差距,从不是照搬照抄就能弥补,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克服。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不仅是东北诸地屡被嘲讽的老梗,而且是乡人们心头不忍揭疤的旧痛。如今,在展厅与主题标语相对的另一侧,赫然伫立着“投资争过山海关”的落地标识。
一个“争”字,既可以理解为“竭力争取”的生动局面,又可以期许成“争相前来”的大好态势。当然,彻底转变的关键在于如何破除横亘于投资方与引资方之间,来自事实、印象以及心理上的那道关隘,而不是简单地把所谓新潮、尖端、先进的那套东西搬越过山海关,复刻到哈尔滨。
“纵横欧亚,重振雄风”---响亮的口号听起来鼓舞人心,看上去催人奋进。然而,将理想变成现实,必须从仰望星空回归到脚踏实地。过高的目标,不仅让人信心不够,也会让人动力不足。
抛开这些我认为不太切合实际的构想与规划,从展览演示的角度来说,这个展厅的规格、陈设、布置、配备绝对称得上冰城最佳、国内一流。
为此,今天的参观倒是不虚此行。
至于调研嘛,谈不上有什么可供我们这类文化单位和校办企业学习借鉴的。
深哈合作,任重道远。
若论收获,展厅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