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我爱把学生的爸爸妈妈称之为家长,据宋怀烈老师说,这是教育观念在作祟,我知道他的意思,所以很多时候都在提醒自己,应该更多的叫他们为孩子的父母,而不应该是家长。
请注意,这里边绝对不是一个称呼的问题,就像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一旦你把自己定位为家长,你就立马是一个教育者,和孩子有了很大距离,像孩子的老师那样了。
反之,如果我们只把自己看作是父母,是能够关心爱护,和为孩子提供帮助的成长守护者,我们也就能更多的体会到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体验。
这就像一个同行说的,他最害怕回到家里,听到家长这个称呼了,虽然自己孩子的老师也一次又一次的这样提醒自己,可是他说他每次都想逃避。
作父母和作家长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另外一个家长的反馈,用他的话说,就是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被孩子的老师指着鼻子吆喝的,都是这样一句话,你是怎样作家长的。
一个孩子也这样说,听到老师让他见家长,他总有快崩溃的恐惧,可是一旦回到,你的父母怎么样,马上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孩子的敏感在这里也许很有启发意义。
已经不需要举再多的例子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被别人称之为谁谁谁的家长和谁谁谁的父母,这里边的差别,也许就是有没有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的问题了。
如果没有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就是父母,就是和孩子亲密无间的人,要不就是只知道让孩子如何学习好的,非常冷漠无情的教育者,在家庭中有一个教育者,是多么没有情感的存在啊。
作孩子的父母就要保持情感的交流,但是作家长好像并不需要这样,所以说家长更多时候是一个教育学词语,父母却是富有情感的存在,他是就好并且能够激发人们无限依恋的。
再长远一点看,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了家长形象,和拥有了父母形象的人,简直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生活,这会在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一点一点体现出来。
然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成为好的父母,而不是做个孩子老师口中的好家长,这根本就不是两个词语的差别,而是两种生活理念的距离。
记得李镇西有本书叫作《做最伟大的父母》,注意这里边用到的也是父母,同样用到“父母”的,还有许多外国教育名著,比如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教育。
所以我应该感谢宋怀烈老师对我的提醒和帮助,为了表达我的感谢,我希望可以借助今天的文字,是大家感觉到,在家庭教育上,每个人应该确立自己的父母地位,而不是家长观念。
也请教育同行在面对学生的爸爸妈妈的时候,用更加准确的“某某同学的父母”,而不是原来所说的谁谁谁的家长,来制造更多的成长中的隐形伤害,把一切都当成血淋淋的“教育”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