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九边
64个笔记
CHAPTER 3 起点不高该如何向上攀爬
>> CHAPTER 3 起点不高该如何向上攀爬
小镇做题家的困局,为啥有才华的人却爬不上去
>> 每个人一生中有好几次重新选择点位的机会。差不多背景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就是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 在相同的城市里,去私企和去当公务员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位置对人的影响超过我们的想象。“位置”不仅影响人的前途,而且影响人的想法和观念,甚至生活态度也跟着“位置”变。
>> S:顶级高手;A:正常高手;B:普通人;C:脑子不正常的人。
>> 一个普通人,被安排到一个高挑战、高压力的环境中,不断被指派舒适区以外的工作,持续几个月变化肯定不明显,但持续几年,且能顶住的话,那这个人就会强悍到让人难以想象
>> 所以,相比大学,环境对人的塑造更持久,更有决定性。
>> 环境会改变人的思维,而思维会进一步改变个人境遇,从而进一步改变人的思维。
>> 一线城市的天花板直逼天际,大家根本没空窝里斗,每个人都活在极度焦虑中,就像每年都要高考一样不断往外榨出自己的潜力
>> “环境”,就是周围各种人对你的影响。
>> 大家一定要有个常识,越在下层越是自由竞争,讲的是规则,越往上走,越是熟人社会。
>> 马太效应也是这样发挥效果的,你能力越强,帮你的人能力也越强,到最后你的整体实力就是指数倍地强。
>> 很多小镇做题家其实就是通过高考破了第一层,接下来该怎么办就蒙了,没进入“破层圈”,上限也就定了。如果不调整,一辈子也就看到了头。
>> 你需要进入相对上升的行业;拥有赏识你的领导,且领导自己挺有能力,这样他升上去后才能把你也带上去;拥有不错的运气,而且你的能力还得很强,有足够的积累。
>> 那些能往上爬的人基本上有这么几个特点:
1.有意或无意加入了一个厉害的圈,然后通过这个圈进入下一个圈;
2.所在行业在暴涨,且行业里的一部分人跟着升上去了;
3.运气特别好。
2023/3/1 发表想法
会讲的讲的天花乱坠的,不会说的只能干活
>> 而那些具有表演特长的人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超过了身边大多数的人。
>> 而那些具有表演特长的人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超过了身边大多数的人。
>> 也有一些人,虽然天赋一般,但是对某件事充满了独特的热爱,如果有机会,这种人也能向上突破一次。
>>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入了自己编织的困局的,想要走出来就需要自己想办法。
>> 小镇做题家们脑子基本是没有差的,但是普遍偏保守,渴望稳定,喜欢确定性,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只是如果你的目的是稳定和确定性,那你就要接受稳定而平庸的结果。
>> 寒窗苦读和财富之间有啥关系
>> 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
>> 财富的第一因
>> 小钱靠勤,大钱靠运。
>> 这些年有几个感触:
1.如果你没读过书,基本上只能抓住一些低端机会,卖菜、修车、开饭店什么的。如果你读了本科,可能就能发掘出稍微高端点的机会,比如开家小软件公司或新媒体公司。如果你水平更高点,就可以做点更高端的事业,比如在巨头科技公司工作过的技术骨干,离开公司后另立门户,创立科技公司,英特尔就属于这种。
2.发达是一系列选择的总集合,得在几个关键节点上都做对选择,而不是做对某一个选择,做对一件事意义不大,这也就意味着发达属于低概率事件。
3.未来整体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能不能发达这种事,谁也说不准,所以吧,既不要轻易自怨自艾,也没必要提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很多事眼下看没啥意义,过几年回过头来看,可能会发现意义非凡,甚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 寒窗十年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 进入职场后,能不能取得成就,跟很多元素有关,比如会不会说话、责任心强不强、积不积极、有没有可靠的领导,等等。
>> 如果你是领导,你自己背着KPI,如果手底下的人超额完成了分配下去的任务,你啥感受?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你是不是很信任这个人?等你升迁的时候是不是想带着他?创业也差不多,能创业成功的人,肯定是积极主动的人,肯定是人缘不差的人,也肯定是靠谱的、有领导力的人。
>> 但如果工作态度是“占老板和公司的便宜”,最后会把自己玩得很惨。这是个“相互成全”的世界,
>> 几代人的努力vs寒窗苦读
>> 寒窗苦读挺过了漫长的学校生涯,迎来的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单凭读几年书就想超过别人几代人的努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 互联网也是人类第一个实现了“按需分配”的地方,资源几乎无限,有人利用这种廉价资源翻身,有人彻底沉迷其中,变成别人的道具。
>> 寒窗苦读只是让你拥有了武装的头脑。
走上社会的无规则竞技场,拼的是心劲。
CHAPTER 4 国运向上,个人怎样赶上潮头
>> CHAPTER 4 国运向上,个人怎样赶上潮头
写在2021年第一天,我为什么相信中国
>> 我坚定地相信国家,也相信大家会克服所有困难,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 国家是如何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到发达状态的
>> 其实每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几乎都可以分成这么两个阶段:资本积累阶段,内部整合阶段
>> 资本积累其实就是一个“攒钱、投资、再攒钱、再投资”的过程
>> 不过整体趋势是后发展的国家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因为技术赋能,挖掘机铲土肯定比铁锹快。
>> 发达国家发展都有两步:第一步是海外贸易,第二步是发达的国内市场。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双循环”。
>> 三个陷阱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其实有三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低收入陷阱”。
>> 第二个陷阱是“中等收入陷阱”。
>> 第三个陷阱——“高收入陷阱”,因为企业和国家慢慢会迷恋上赚快钱,而且会把不太赚钱的企业和赚钱慢的企业搬到海外。
>> 到底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有未来的
>> 简单讲,一个社会能发展,第一关键的要素是“需求”,也就是购买力。
>> 出口导向,是为了让老百姓富起来;扩大内需,也是为了让老百姓富起来。
>> 与此同时,要培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高的公司。
>> 整体来说,深耕国内市场,提高科技水平,抑制贫富分化,完善市场秩序,打击资本投机和恶性的那一面,这些方法
没什么问题。而且如果能长期坚持,未来可期。
>> 曾经人才流失严重的我们是如何赶上的
>> 人才是流动的
>> 大部分成功的团队都是在搏杀中前进、在残酷的竞争中成长的,经历变成经验,经验再变成策略和心智,反复迭代,普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爆炸式地迅速成长,厉害的人会迭代式地成长得更快。
>> 中国的人才选拔一直都是“海选”模式
>> 事情正在起变化
>> 回头再看,所有的困难都是奖赏。也希望再过一些年,我们眼前的困难也都是奖赏。
>> 大部分成功的团队都是在搏杀中前进。
经历转化成经验,经验再变成策略和心智。
反复迭代,普通人也能做到爆炸式成长。
>> 两百年来的技术追赶之路
>> 西方的崛起
>> 一个精通人工智能的高手到了我们老家也一文不值,但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却可以拿到上百万年薪。本质都是需求,一项技术或者一个人才到底有没有价值,跟市场需不需要有决定性关系。
>> 科技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通过上文的描述,大家也看出来了,对利润和战争胜利的需求是技术进步的关键。
>> 上班是为了实现公司的价值,升华自己的个人价值,估计对方没什么动力,可能还会觉得灌输这种思想的人是傻子。但如果跟他说,只要他好好上班,三年实现在北京买房,五年实现财富自由,那这个人是不是干劲十足?
>> 科技、贸易、战争,它们本质是一个正反馈循环,三方纠结进化。
>> 此外,国家研发和民间研发,军用和民用,一直都交织在一起。
>> 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
>> 资本研发技术的目的也是增值,如果有更好更快的赚钱地方,他们才不会去折腾技术,毕竟技术研发周期太长,前景不明,收益也不稳定,哪有搞金融赚快钱过瘾。
>> 毕竟避开内部竞争比较好的出路,一是提升科技水准,二是向海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