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塾班第三天,在林儿身上发生两件事。
01
早上吃饭回来,林儿拿了剩下的三个煮鸡蛋,给我说,妈妈不让吃零食,到中午饿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吃。
回到姬老师家里,看到妞妞像是刚起床的样子,我禁不住问林儿,妞妞好像还没有吃早饭,你要不要给她分享一个鸡蛋?
说完,我走向了上课的房间。在课程进行的中间,听到林儿的哭声。姬老师走出去了解情况,原来是,林儿真的是分享了一个鸡蛋给妞妞,妞妞拿到鸡蛋后说,我要用鸡蛋孵小鸡。林儿说,那是熟鸡蛋,不能孵小鸡。妞妞说,我就是要用它孵小鸡。林儿说,熟鸡蛋不能孵小鸡,你再说你还我鸡蛋,我不想分享给你了,我要把一个送给爸爸一个送给妈妈,一个留给我自己。妞妞说,你已经送给了我,现在已经是我的了,我可以不还给你了。林儿大声哭着,妈妈,都是你让我把鸡蛋分享给她,我现在不想分享给她了。
紧接着下午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02
还是上课时,林儿哭着一边演绎事件情形一边说,妞妞拿我的游泳圈不给我,还打我的手。妞妞过来说:游泳圈是放在家塾班的,那大家就都可以玩。如果她说是她的私人物品,她应该拿回去,或者先告诉我们说,这是私人物品,玩的时候要经过她的同意。实际是,游泳圈放在我们家塾班两天了,没有放在私人的地方,就可以以为是她放到这里让大家一起玩的。
两件事情何其相似,都可归于分享。什么才是分享呢?真正的分享是,作为分享者:1你要明白,一旦你分享出去的东西,就不再属于你,你不可以随意要回。2、别人怎么玩,怎么支配是别人的事。哪怕用了你不喜欢的方式,说了你不认可的话,这些,都与你无关。
那么,这“分享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和真相呢?
这本来是我的东西,你却用了和我不一样的方式来玩,我内心有不允许。这份不允许里,还有,我不希望你玩的方法比我好。另外,当我内心的需求或想法得不到满足时,我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1.我大声说,2.我哭,3.我抱怨别人。
看老师怎么处理:
姬老师先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一层层分析给林儿,然后让林儿明白一种规则:1.分享给别人的东西,别人就有了支配权,不能往回要。2.另外别人怎么玩是别人的事,与你无关。3.出现问题你不能抱怨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按照你认可的方式玩。
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姬老师又引导了妞妞,让妞妞知道,本来一个人把东西送给你就是你的,但如果,她还没有达到这个认知层次或水平,就还会想着要回来,那么这时,如果我们想要平衡好关系,该如何和谐相处呢?
妞妞说:在林儿要送给我东西时,我该问问林儿,这个东西,你确定要送给我吗?你再思考一下,你真的要送给我吗?送给我你会后悔吗?也许做到这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姬老师继续引导,那今天发生的这个事情该怎么解决呢?
妞妞:林儿不能理解分享的真正意义,是因为她是家塾班的新学员,她的认识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还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也是她来家塾班学习的目的,我要包容她。1、如果她反悔,我就及时还给她。2、我要问问她我可以不可以玩,如果可以,可以玩多长时间。3、我要帮助她,让她知道如果是私人物品,请她保管好。
姬老师:那你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妞妞:是因为我还不具备真正的智慧,我还很自私、贪婪,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我不想去做正确的事,所以我没有做到包容。
一个6岁的孩子,此刻,让我再次刮目相看。成人尚且自私和任性,而她,却总能回到自己身上,看见自己的好与不好。
姬老师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她说,我要思考一下怎样和林儿道歉。
这时,姬老师又跟林儿谈,在姬老师和林儿谈话的过程中,林儿始终用笔在纸上画着东西,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尽管老师提醒了她,但她还是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我能感受到,姬老师和妞妞谈话的过程,她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行为,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只是她很要强,内心还一下子接受不了,更不敢承认。不过,后来她弱弱的说:我错了,我要向妞妞道歉。不过,我现在就想让妈妈抱抱,说完钻到我的怀里。此刻,我看到,林儿太缺少正知,内在的力量也不够强,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让自己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林儿身上比较突出的一个需要成长的点。
姬老师:林儿,你准备什么时候给妞妞道歉呢?林儿伸出一个巴掌。是5分钟吗?下午5点。这时候她释然了很多,姬老师又及时肯定了她想好的心,肯定到她不是故意的,只是还没有正确的方法,肯定了她身上非常非常多的优点,今天呈现的,只是林儿来到家塾班特别需要成长的一个点。林儿还是很渴望学习,很善良、能够做到知错就改的。就这样,没到5点钟,林儿就开心地去道歉了。
在这个过程中,博博走过来大声嚷嚷着找妈妈,姬老师对他说:我们在解决问题,请保持安静。一下子,他安静下来。没有像之前那样,再黏到妈妈身上耍赖哭闹,他越来越能接住老师直接点出他的问题,他能经得住老师这样认真的和他说话了,尽管他还有不开心,但能看到,他内心的力量在家塾班不知不觉增强了。
博博刚走,熙熙走过来轻轻地说,姬老师你看我的小螃蟹,姬老师对她笑了笑,她满足的离开了。
奇怪的是,和姬老师在一起,不管成人还是孩子,我们一边感受着老师在面对错误时的严肃性,一边又能感受到老师对我们博大的爱和温暖。
在家塾班,教育真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姬老师总能准确地捕捉到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用各种方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让孩子的内心先安下来,静下来。然后通过事,引导孩子具有正知,然后习得专注的能力、平衡关系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明白了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做时,孩子自会主动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积极去找方法,在修正不足、增长智慧和能力上下功夫,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这有多重要!又有多少成人,穷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而最后的结果是,一般人都没有去成为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成为了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而我们的家塾班的孩子,将从生命本身的探索开始,他们再不用走可悲的“曹值”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