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观认识后进生的进步反复性。后进学生有上进心,也能上进,但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要反复抓,抓反复。教师不能看到后进学生某日努力学习了,某天遵守纪律了,就以为那是假象,以为是装的。那是真的进步了,即使是装出来的,也是进步了,那就应当表扬他,鼓励他,同时也公开帮他敲响警钟:“你的另一部分消极脑细胞,还可能反攻。”能这样认识后进学生的进步,也就能正确看待后进学生的反复。
二、多帮助和鼓励后进生。
后进生进步困难有很多原因。主观上来说,他们自己缺少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也缺少改变的行动,还有战胜进步路上的困难的意志。客观上来说,与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人有关。如果大环境是进步的氛围,后进生也或多或少受影响,让他产生“我也要进步”的决心,反之,如果周围环境不好,缺少进步氛围,他们也会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就像一个落后贫困县,老百姓普遍认为“上学得花钱,辍学了打工也能赚钱”,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深受其害。另外,周围的人也很重要。如果周围的人都有上进心,而且能够普遍关心和督促后进生,他们就有了外力干预,即使反复出现怠惰情绪和行为,也会因为外力干预而收敛自己也怠惰行为。后进生往往最缺少的就是自律性,他们需要更多的他律约束,甚至需要更多的关注。当他们经过反复的被督促和约束并形成进步的习惯,会转向良性循环。
我在培养学生“321”学习习惯时,在前21天,有严明的纪律和课堂规则,在纪律和规则的约束下,学生初步养成习惯,后续还有70天,是巩固习惯期,经过90天的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相对稳固的好习惯。但是,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学生会因为其他事而耽误三种习惯的继续训练。比如阅读记笔记,后进生因为其他作业太多而忘记或者懈怠,我会督促学生课后补上,尽管晚了点,但没有让习惯断档。坚持良好的习惯才有好的收获。我让学生做阅读笔记一直坚持到高考前(5月底),6月初就是反刍吸收。能坚持到最后的学生都有大收获,都能实现量变到质变。
三、允许后进生的反复性。
后进学生的反复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看到他又后退了就灰心,就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中事,倒回来了,再想法前进上去就是了。进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同学引上上进之路。教师无需因为后进同学缺点多就连他们的决心也不信,以为是假的;也无需因为他有了一句真的誓言就以为真的能砍倒多年生在心灵深处的懒树。应当珍惜他这一句誓言,帮着他将这一句誓言变为具体的一点点的砍树的行动。只要行动就好,反复肯定会有,他头脑中的正义之师和不义之师肯定要斗上几百几千个回合。只要他开始向自己的后进作战,就应当表扬,就应当鼓励。
后进同学上进的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这个道理我觉得不仅要让后进同学懂得,还要让全班同学懂得。这样大家才会珍惜后进同学的每一点进步,才会在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不至于丧失信心,不至于指责埋怨。更重要的,是防止一部分同学以后进同学落后的言行为放纵自己的尺度,争相效仿,也滑进后进同学的行列。
语文曾经考3分的吴某在我的引导下开始阅读课外书,尽管七年级服小学课外书,我还是很欣慰,开始阅读就是转变,就是进步。一个月读了5本书,尽管有同学嘲笑他读的简单,只读课外书没有做其他作业,我禁止其他同学的嘲笑,让他们把嘲笑变成帮助,比如给他提供有意义的课外书,教他认识生字。这些都是无形的精神帮助,都能给后进生以自信。整个班级形成了上进的氛围,后进生也会逐渐改变懒惰行为。我们必须相信他们能够改变。
班规班法对后进同学既一视同仁,有的又有灵活性,这是后进同学的上进规律决定的,也是大家都能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