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安安在我回家后就一直用很烦躁很气急败坏的语气大叫:“都没有零食!!”。
家里一般很少买零食,结果安安对零食特别的在乎和喜欢。平时她也经常这样说,我会觉得烦,只要我不理会,她很快就不再说了。
这次她说了很多次,而且很烦躁的样子,我被她烦的开始数落她:“我希望你能好好说话,妈妈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你的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激怒我,你知道吗?”安安听了就不再大叫了。
吃饭的时候,安安不小心咬到自己的舌头,就哭着钻到我的怀里。我开始感觉到她的状态不对,我问她:“今天是不是有人批评你了?”安安回答:“外婆一直说我吃零食吃太多。”“还有别的吗?”我问。安安说:“没有了,我很不开心。”我只好解释:“外婆是担心你吃太多了不好,前段时间你都吐了。”安安没有再说话,我就抱着她,很快她又高兴起来了。
半夜,安安突然叫我,我回应她,她说:“外婆说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尴尬,也很难过。”“你不希望外婆那样说你是吗?”安安说“是”,然后又睡着了。
第二天,我一直在想她说的“尴尬”的感觉,我猜也许还有“羞愧”,这种让她恼怒的感觉安安还不懂得说。
正面管教一书里面提到阿德勒的基本概念,有这样的一段话:
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
没有完美父母,也无法做到培养完美小孩。之前我也批评过安安吃零食不吃饭的行为,安安都是用愤怒来表达。这次安安说到“尴尬”,让我多了一层思考。我们无法知道孩子真正的决定是什么,但是可以尽自己所学所能帮助孩子。
责备和批评并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可能还会让孩子有“我不好,我没有能力的信念”。我需要确保爱的传递,也需要信任安安,同时也要告诉安安实际情况。
我对安安说:“喜欢吃零食很正常,妈妈也喜欢吃香的,好吃的东西,这并不丢人。只是,如果吃零食影响到吃饭,影响到正常营养的摄入就不好了。”安安没有说话,她是认同的,因为平时我们都有和她讲营养金字塔的知识。
这两天安安感冒了,我下班回家,安安还是叨叨:“妈妈,有什么零食吗?”我问她:“家里有肉干,你考虑一下,你现在的状态适合吃吗?”安安不再说话,也不再要求吃零食了。
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不被孩子的行为带出情绪,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她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她的表现就会让你放心和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