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
作者一共有四个观点:
一.不随意评价别人,不试图改变别人。
要学会尊重,接纳不同,不要一切都以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中心;更不要试图去说服别人,改变别人。
见过世面的人,知道世界很大,活法很多,懂得很好地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至少不会随意评头论足。
接受很多事物的存在,尊重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能理解有很多人跟自己持有不同观点、认知、价值观。
二.不卑不亢,从容淡定。
1.不卑不亢,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这叫体面。
2.从容淡定,遇事不急不躁,处事冷静理性。
遇事不要冲动,也不要只会退缩,成为怂包,要学着冷静解决,寻找最正确的方式。
从容地接受不美好的事情发生。
三.见天地见众生而后见自己
真正的见过世面,是见天地见众生,而后看见自己,最后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就是不依赖别人的肯定而肯定自己。
蔡康永在一个视频采访中说:有些人有钱了,但可能他会在三句话中就流露出自卑,有的人说话是这样的——他不会说「我刚刚飞到了印度去工作」,他会说「我刚搭了私人飞机飞到了印度去工作」,他得让别人知道他有私人飞机这件事情,所以他一讲这句话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不放心你瞧不起他,他得让你确定他很了不起这件事。
一个人越炫耀什么,说明他越缺什么。
做自己,谁也不用瞧不上谁,谁也不用去羡慕谁,人这一辈子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幸福,也没有绝对的失败与不幸,也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但求活得自在真实,活得有血有肉,如果有机会,创造一些价值留下。
真实做自己最重要。别人,也让别人真实地做自己。
四.永远提醒自己:见过世界读过书≠见过世面
去旅行、去读书、去见人、去历事,这样都有助于我们见世面,但不直接等于见过世面。有一些旅游达人,他们走过那么多地方,却没读懂生活不止一种,到最后反而只赞美自己这一种生活。同样有一些人,学历不低,读书不少,单已开后就充满傲慢与偏见,让人讨厌,你能说他们见过世面?
旅行,读书,追求财富,都是帮助我们见世面的工具,它们是手段,可太多人把手段当结果,拿到了工具,就以为拿到了结果。
最后作者的结语:
见过世面,不仅仅是去了多少个国家,走过了多少城市,路过了多少风景,不仅仅是上了什么学,读了什么书,不仅仅是品尝了多少美食,也不仅仅拥有多少昂贵的物品... 更重要的是,「见过」之后,能始终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并愿意对所见所闻深入思考,学会了尊重和平等,做到了真实和真诚,得到了从容和开阔。
网易蜗牛读书中“一碗甜豆花”的总结:
关于“有见识”,有两个核心点:开放和自由
1.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的观点、价值观;
2.在必要时,能够自由地打破已有认知,并进行认知重建。
给自己的话:第一次从纸质总结到电子总结,觉得效率是提高了不少,对于以后分门别类,再次阅读也有了莫大的帮助,不过还是感觉自己无法很好地组织语言,上面的内容几乎都提取自原文,希望在以后的读书笔记中,我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
给自己的任务:重读一遍《非暴力沟通》,补上自己的读书笔记。
望小伙伴监督❥(^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