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博系列】伊秉绶

伊秉绶,出生在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宁化城关一个书香门弟,官宦人家。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史称伊秉绶“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著有《留春草堂集》。传世书迹甚富。《隶书五言联》,书于嘉庆二十年(1815),纸本墨迹。隶书。凡上下联正文10字,款16字,共26字。纵178厘米,横33.3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伊秉绶15岁那年(乾隆三十四年),其父伊朝栋考中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光禄寺卿,精研程朱之学,著有《南窗丛记》、《赐研斋集》等书传世。伊秉绶从小聪颖好学,秉承家学渊源,饱读宋儒理学。16岁进宁化县学,26岁中乡试。后又受业于名儒阴承方,攻宋儒理学,并且潜心研习李榕村、蔡梁山及雷翠庭等名儒理论。30岁那年(乾隆四十九年)赴京赶考,举中正榜,便留居北京,为大学士朱珪、纪晓岚所赏识与器重,时常出入太子傅朱珪的府弟,有一度还住在纪晓岚家中,给他孙子上课;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伊秉绶参加会试,进士及第,授刑部额外主事,补浙江司员外郎,开始了亨通的仕途。伊秉绶从政,清正廉洁。

乾隆五十七年,晋升为刑部主事,1798年(嘉庆三年)升刑部员外郎奉命出任湖南乡试副主考官。

嘉庆四年升任刑部郎中。未几,伊秉绶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在惠州期间兴利除弊,勤政爱民,并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奖掖后学,创办书院,重用人才,其提携岭南才子宋湘的故事,便成了一段佳话。那时他在重修苏东坡故居时,意外地从墨池里发现苏氏珍爱的“德有邻堂”端砚。后来伊秉绶把此砚带回汀州宁化老家,并把书斋命名“赐砚斋”。有人说,这块苏东坡用过的端砚给伊秉绶带来了无尽的灵气,他用这块端砚磨墨书写的字特别漂亮。此砚珍藏于宁化县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

1805年(嘉庆十年)前后,扬州连年水灾,两江总督铁保荐举伊秉绶,前往南河、高邮、宝应勘察灾情。不久,伊秉绶奉命出任扬州知府。他亲自率领下属参加各地抢险赈灾,深入民间,“饥咽脱粟饭,渴饮浊流水”,与百姓同甘共苦;一边设置粥厂,安置灾民,一边动员富商损资赈灾,很快稳定了灾区局势,还采取了一些灵活措施,使灾民尽快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并且亲自查阅赈帐册,核发赈灾钱粮,严禁胥役克减,博得灾民的称赞。里下河灾民3万多人逃荒到府城,伊秉绶劝富商巨室捐输六万余金,在寺庙立棚厂,依据灾民人口赋米赈钱;又在每个村镇设办粥厂,救济贫困的灾民。有些灾民想杀耕牛为食。伊秉绶按牛估值当质以贷,招雇专人牧养,准许灾民来年春季取赎,以保证春耕生产。为了社会稳定,伊秉绶派兵剿灭北湖巨盗铁库子辈,打击“杖诡道”行骗的聂道和,使那些奸猾扰民的流氓地痞都受到了严厉的惩治。所以,《清史稿》称:大灾中的扬州“民虽饥困,安堵无惶惑。”第二年,扬州风调雨顺,百废皆兴,民众无不称颂伊秉绶。


嘉庆十一年,伊秉绶为了促进扬州地方文化的发展,特招聘焦循、阮元等著名学者编《扬州图经》及《扬州文粹》。


1807年(嘉庆十二年),伊秉绶调任河库道,不久又调两淮盐运史。任职刚满两个月,其父病故,便回汀州宁化奔丧。在老家料理了父亲的后事,伊秉绶丁忧三年,也许是感觉到仕途疲惫,又在宁化呆了五年。期间,他给父老乡亲留下了不少手迹,也做了不少好事。有一年,宁化城墙坍塌,他出千金维修。又一年,家乡遭遇饥荒,他不仅捐粮救灾,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游说商家平价粜米。并捐义粮二百石,赈济灾民;他还倡修广济、龙门二桥,筹措钱银万两。归居家乡期间,于嘉庆十六年秋,他重访惠州。惠州百姓听说伊秉绶来访争相迎接。伊秉绶走访丰湖书院时,见到书院内设有奉供自己的祀祠,便令撤去。


1815年(嘉庆二十年)夏,经友人一再敦促,伊秉绶离开了宁化,启程入京,途经扬州,旧时好友留他小住,客居至9月。扬州的9月天气已渐转凉。他不慎染上秋寒,猝得肺炎,一病不起,于9月11日在扬州病逝。后归葬宁化曹坊石牛驿(今上曹村)。

扬州百姓得知前任知府病逝后,把他供奉在三贤祠里,和扬州历史三位名贤太守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祯并祀。几十年前,汀州宁化人黄慎在这块土地上以诗书画赢得声名,几十年后,又一个汀州宁化人伊秉绶以他的勤勉和德政,在这里获得赞誉。


伊秉绶治理扬州虽然有德惠政声,为清一代名吏,但他从不以功自居。他把自己的居所从商富集居的“休园”,搬到名其为“湖上草堂”的平民所居的旧城“黄氏园”。他在生活上也清廉耿介,杜绝声色,“每食必具蔬”,“藉以清吾心耳”。常说:“人生也,直即天地之性,无少回邪,行则正。”因伊秉绶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得扬州百姓爱戴。《芜城怀旧录》称赞他说:“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国博展的是伊秉绶写的行书七言联,语出宋人戴复古《题姚显叔南屿书院》诗,伊秉绶以隶书名动天下,为清代碑学运动推动者。其行书也从隶书转化而来,除多以行书的连贯与结构稍加变化之外,其用笔、线条、节奏一如古隶。

文:立脚怕随流俗转,居心学到古人难。嘉庆十二年中伏日,汀州伊秉绶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589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615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933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76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99评论 6 39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75评论 1 30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74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5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54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07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46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26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84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53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20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07评论 2 35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的篆隶筑基课上,老师讲完了汉简,讲到了伊秉绶,要大家查阅下他的生平介绍。 其实昨天看到课程这页...
    奔跑的十七阅读 1,013评论 0 0
  • 《伊秉绶隶书七言联》,清代(1811年)。纸本,纵171厘米,横32厘米,北京保利2014秋拍拍品。 伊秉绶(17...
    一葦書屋阅读 937评论 0 0
  • 伊面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面食。不瞒大家说,我一直以为此名是方便面的日语写法。今天偶尔看书,在清朝丁善庆的记载了说到了伊...
    真老实人_425a阅读 1,738评论 7 18
  • 我的收藏世缘 ◆◆◆ 文 |石禄生 引言 又是一年清明时,皓月当空,心思如水。此情此境,缅怀祖先是人们内心深处情真...
    品藏天下阅读 930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536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