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ra
如果过了Kiama没有折向西,而是顺着一号公路继续前行,就能抵达南岸的重镇Nowra。说是重镇,来做个简单的比较吧。袋鼠谷人口只有一千左右,Nowra人口在三万六千左右。对于总共不到两千五百万人洒落在七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澳大利亚来说,三万多居住人口当然是“重镇”。
袋鼠谷的午餐虽惊艳了我们的味蕾,但晚餐我们还是决定去Nowra吃,想象中大地方一定会有更多选择。何况长夏的傍晚有大把时间需要打发呢。
地图照例给出了22公里并不远的距离。而且我查看过也不需要走来时那条山路。但是!我又忘了我们是出“谷”,四面八方都被山包围的谷。后悔也来不及的驶上盘山公路,只好既来之则安之的欣赏一路风景。22公里又开了足足四十分钟,终于像乡下人进城一样看到密布的街道、车流、商铺招牌兴奋不已。
傍晚五点,日头丝毫没有要缩回去的意思,就着晴朗又通透的天气更显毒辣。
这儿商业中心的规模不算小,很符合远郊的气质,那就是我地方大、我任性!所有商场店铺都是大面积的摊开,奢侈的拥有无数宽敞的停车位。想起来悉尼现在已经拥挤到需要叠摞,楼越来越多路越来越窄停车位越来越紧俏……难怪一百多公里外这样干净明媚又方便的小镇,成了悉尼或堪培拉许多退休人士首选之地,房价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离晚餐时间还早,顶着日头随意的逛逛,心却越走越沉。这是个普通的周一的傍晚还不到五点半,大街小巷的店铺却已纷纷打烊。传统的鬼佬区,能吃东西最多的是咖啡店,大部分咖啡店都是早上六七点开始营业,所以下午三四点关门也算正常。问题是我们没有想到晚上营业的餐厅也少之又少。溜达了三四条街,只看到几个超市和必胜客、赛百味之类的快餐还在营业。
感慨之余,老公说了一句:你忘记十年前的悉尼也是这样啊!是啊,十多年前刚准备出国时,朋友口中介绍的悉尼还真就是这样——特别是周日,下午四点多城市就一片寂静,人群散去各自热闹在各家小屋里那些依次亮起的灯光背后。
终于在一片萧杀肃静的商业步行街上看到一家点着幽暗灯光的餐厅,太好了,是我们喜欢的泰餐,几道菜上来,哇塞,这里餐厅的水平真的不比悉尼差哟。
PS:前几天微信圈里一个卖房子的朋友不知道在哪里看楼盘,发了一则moment是某个商场的一角。画外音:悉尼很少有这样地方——一个中国人都看不到。呵呵,在Nowra,我们也是唯二的中国人。
Bowral
从袋鼠谷去Bowral,Fitzroy fall瀑布是途中一个比较有名的景点。瀑布在Morton national park里面,从入口处有往返不到两公里的步道,可以穿越森林,在搭建好的look out上看风景。遗憾的是连日的高温也影响到这里了,瀑布可怜的剩了一点儿不仔细都看不出的水流。
不得不提Fitzroy是因为这个人口只有两百多的小村庄,也保持着澳大利亚乡村原本的模样。比如停下来吃早餐的这间咖啡馆——完全不同于在悉尼看到的那些咖啡馆的样子。推开门进去,沙发、桌椅的摆放就像回到自己家。店里只有一位英国传统乡村打扮的妇女,头上包着头巾,花边围裙在厨房麻利的忙碌。隔开的小房间还有一间卖酒、一间卖冰激凌甜点,房间角落还堆满了书,很有些以前国内“供销社”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
笑着跟老公说:“门口招牌上可是写了BEST COFFEE AND BEST BURGER IN THE TOWN,我们必须尝一尝究竟有多好。”老公回我,整个TOWN就这一家咖啡馆好吗?哦!好吧!但咖啡和汉堡真的物美价廉没有让人失望。
决定在Bowral住一天也是临时起意,原本已经穿过这里继续往前开了,但沿途都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场,心情开阔的像我当年奔驰在青藏高原上。网上搜了一下周边好一些的住宿都集中在Bowral,想必是方圆多少里最大的镇子了吧,于是又订好酒店折返回来。
不得不说这临时起意的一晚是最棒的一晚。五星级的房间,三星级的价格,餐厅的食物依然不负众望。我问老公,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是旅游区),怎么会房间都住满,餐厅酒吧也热热闹闹的?原来没有什么夜生活的本地人都喜欢聚集到附近仅有的酒吧里消磨一些夜晚时光。很多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夫妻,就那么一人一杯酒,在室外露台上的紫藤花架下,静静的坐着……
PS:在这里的餐厅吃饭,根本看不到有人在玩手机。轻柔的背景音乐,两个人也好,四个人也好,都窃窃私语。情侣们即使相对无言,也宁愿沉默而没有人在刷手机,更不用提侍应生了,再不忙也不会掏出手机。
Mittagong
从Bowral走内陆公路回悉尼,开不到五公里就是这个叫做Mittagong的小镇。我也不知道它该不该叫做“镇”,八千多人口尴尬的似乎也不止是“村”吧。想要写一写Mittagong是因为这里短短一条主街居然有三四家古董店,而且都颇具规模。
在澳洲,只有城市里有街可逛。小镇的商业,通常只包括银行、邮局、药房、卖房中介、咖啡馆等生活基本所需。但令人称奇的是,几乎每个小镇都有旧货店或古董店。我和老公是很爱逛这种可以淘独一无二便宜货的地方。
Mittagong的一个Antiques center就有上千平米的面积,里面数个独立经营的柜台,有些以首饰为主,有些以家具为主,有些家居装饰为主,有些服装鞋帽为主……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足足逛了两个多小时。这里有1890年的拐杖、1900年的烟斗、1910年代的耳环、1920年代的粉饼盒、1930代的女士提包、1940年代的军装、1950年代的时尚杂志……澳洲历史虽不长,却针头线脑一类细碎的物件都被有心人收藏。对了,Fitzroy咖啡馆隔壁一家古董店专门收藏一战二战期间所有军事用品呢。陈腐的味道呛的我只匆匆走马观花了。
古董店里每一样东西都被精心摆放,小小的标签上清楚注明材质、名称、年代、价格等。逛的过程也是学历史学英语的过程。但更让我倾心的实在是这些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店主人们。Mittagong并不是一个有名的地方,我想也很少有人慕名而来吧。居住在这里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切只为初心。这些古董店,也许是几代人传下来的祖业,也许是因为爱好,但应该不会为了赚钱。
在从前悉尼不是这么大这么繁华的时候,悉尼人也是“周光族”。每周的工资发了就花了,人们很少有忧虑感、有对金钱巨大的压力感。人们更容易满足,更幸福,从那些陌生人的笑容上就可以感觉到。现在的悉尼,已经逐渐失去澳大利亚原本的模样,越走越远,越清高,越难以攀附了。
End
其实更多人在为悉尼的今天欢呼,认为她已经沉睡太久错过了应该绽放繁华美丽的时机。独一无二的悉尼,不该做一个“大农村”的领袖,应该像东京、像纽约、像香港、像上海……可是,我还是好怀念她十多年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