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微博时,看到朋友提到了小令君,出于好奇,百度了下这个人的资料,小令君叫王令凯,她的标签是北大女学霸、励志红人,选择创业,有“沙拉女王”之称。
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这是励志畅销书,属于鸡汤文。看了第一章之后,还是决定干了这婉鸡汤吧。不同的人写励志文就像是不同的人按照不同配方熬鸡汤,性质一样但是感受真的不一样。
起初,被小令君的文笔惊讶到,不愧是北大才女,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用得恰到好处,行文风格励志感人却又不失幽默。语言流畅,字字句句有理有据,环环相扣,体现出了良好的逻辑性。就像是听一首歌,这首歌声音婉转而空灵,也如视频录制一镜到底的流畅。
看完目录,其实已经明了书籍的大致思想,要勇敢追求梦想,要努力去实践,用力用心去拼搏,还有就是一定坚持下去。具体的故事细节无非就是融入了自己真实的亲身经历和经过思考的感悟。
看完之后,自己瞬间充满了鸡血,斗志满满。可是,几个小时之后,我的奋斗的欲望呈现了边际递减。别人感悟终究是别人的所有物,作为观众的自己只能是鼓掌,然后表示钦佩。
我最佩服的是,她在自己其他的作品说,不可否认,成功的人都是将自己成功的风光面展示出来,树立起传递正能量的形象,积极处理事件,就算是面临巨大困境,即使一副生无可恋的难过样,第二天也要佯装坚强地微笑,再淡定自若处理问题,这样显得他们的成功来得轻而易举,所以引起人们阵阵欢呼,以及仰慕之情。这是有“装”的成份,也有有树立自己品牌形象的需要。半真半假,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成功真的来之不易。
即使要推心置腹将自己所有的经验告诉读者,但有些东西是无法表达的。比如,作为商人的他们谈判的具体内容,细致到一字一句,微表情,内心的想法。他们可以阐述遇到的具体危机,但是具体会造成什么后果却不能随便说出来。涉及到个人较为隐私层面,无法放在台面上公开言论。只能把事件处理的方式总结成一个理论的说法,然后传授给大家。这让我想起了还需要考数学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要记住重点和必考公式,解题的时候一定会需要。但即使记得滚瓜烂熟,很多人依旧在面对复杂题型之时露出一副不懂的表情。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从来都是难题,可解题的每个公式我们都烂记于心。看学霸轻轻松松解题获高分,很多人只能望尘莫及。背了那么多公式,依旧不会解题。看过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好比频繁喝鸡汤的我们依旧平凡,励志畅销书作者却有才有财一样。
在间歇性斗志满满,然后瞬间失落的时候,我思考着。学霸能轻松解题,一来是因为本身作为学霸练习时间够多,再者,经常学习思考的时间也多,思考力帮助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路,而思路则帮他们与大多数人拉开差距,这就解释了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再粗略地对比畅销书的作者,他们哪一个的经历不是丰富多彩,哪一个不是对生活、对技能、对工作进行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取胜法则,之后就勇敢地笃定前行。
成功就是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越多,成就就越大。他们在和我们一样的时区里做了比我们多出好几倍的事情,然后带着成功人士的标签风轻云淡地谈起自己的事迹。然后我们认为是成功是有径可循,可以用来进行效仿,从而以期自己也获得成功。
《拼了命,尽了兴》让我重新审视了思考力、尝试力和实践力。我也明白和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细细想来,明明思考力一直很重要,自己怎么就可以忘记了呢?不过,现在知道也不算完。诚如种树最好的时机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PS:这是之前写的文,看完《拼了命,尽了兴》之后,它真的有启发到我。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也有所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