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们四人七点多就出发来到清华附中合肥学校,自以为很早,哪知道门口挤满了人。进了会场没一会就开始上课。第一节课是薛法根老师的《跳水》,这也是我马上要上的内容,同样这个班孩子也没有学。不得不说公开课最担心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但也正是如此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与他们雄厚的功力、渊博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听课,走进这些名师课堂,我昨晚特地对上午的三节课《跳水》《采薇》《自相矛盾》预习设想了一下。没有对比就没有长进,听完这三节课,我发现我还是太浮了,功力、定力、内力都不够。虽然我的设计有新鲜感,但是问题的设置不够细,不够有代表性,而且脱离学生和文本,只是为了问而问。我的知识储备也特别不够,所以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没那么轻松自然,没那么沉稳厚实。真的要静下心来做事看书研习。
薛老师的课前互动非常简单,发下学习单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课前就让同学们完成一二两题,解决生字词难题,限定时间让他们练写。这样的学习互动一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二落实了识字写字教学,三以词语为中心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当学生完成有难度的时候,他提醒同学们可以翻开书本进行偷看。可能因为学生没有上过,面对这么多老师,他们一开始还是有些紧张的。但是随着薛老师的课堂深入,整个课堂就慢慢变得生动起来。
薛老师的导入很简单——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这个小说故事发生在一艘船上。接着出示帆船图片,分解出每部分的名词,让学生学习了解,一下子就带学生了解小说里的孩子站在横杆上的危险性与当时情况的危急性。我原想就以站在桅杆上的孩子为切入点,但是薛老师是以一只猴子,一只放肆的猴子为切入点。恰好“放肆”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词语,让学生自己去说词的意思,反复找了好几个孩子,同样进行追问,“听明白了么?”然后找学生“你听明白了什么?”追问今天上午三位老师都用了,而且发现效果特别好,能够让我们的问题明朗,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能不懂装懂。所以我们以后也要多问几句。
由猴子进入课文后,老师直接给出还有水手,孩子,船长,让学生运用短语来概括事件。并且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去上黑板板书。“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救孩子脱险。”当学生都能用短语概括事情之后,再问他们这篇小说说了一件什么事?薛老师找了几个学生回答,一再提醒要简洁,后来他用“因为……所以”关键词去讲,让学生对比师生回答有何不同,引出关联词语来串联句子。薛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个因果关系就是小说的情节,小说故事和情节是有区别的。而且作者写小说的时候只做了两件事——制造危机和解决危机。并且指定段落,让学生研读找出是谁一步步把孩子推向险境的?把相关证据的语句画下来。这个时候全场达到高潮,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此时思路完全打开,每个人都想说,每个人都能说——“水手 笑 ,猴子 逗,孩子 气”,最后制造危机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当然危机出现有两种走向,一种是无法控制,走向悲剧,一种是英雄出现,营造喜剧。这个小说出现了英雄船长,这时候船长的形象不言而喻,浮于纸上,孩子张口就能说出来。在评价的时候,薛老师的评价语实事求是,有针对性,也有启发性——“情感要细腻。”他教导孩子读小说要不断有问题才能越来越有意思,要站在构思小说的角度、立意发现更多的秘密。
薛老师的课富有罗辑思维,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说,课堂非常冷静沉着。重在教会学生怎么去学。
第二节课是张学伟老师的《采薇》,我设想过老师肯定不会局限于这一首诗,要以点带面,让学生了解学习《诗经》。张老师的课堂最大的亮点是联系实事,比如诗经中的名字——屠呦呦,琼瑶,比如疫情期间物资捐赠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因为听过陈琴老师的吟诵,所以我知道他是在学习陈琴老师的,但是他的声音真的特别浑厚有磁性,让人上瘾。所以我也要好好练习,努力让自己不仅是体重笨重,更多是知识变得厚重。
第三位赵志祥老师六十多岁,完全就是一个老顽童,一个有文化有厚度有爱心的老顽童。跟着他听课真的就是像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特别是他的吟诵,随口就来,版本多样,真的特别过瘾特别带劲,真想听个十天半个月,一定特别有意思,有趣味。他执教的是《自相矛盾》,一开始就以矛盾进行互动,让学生谈谈他们自己的上课感受,以矛盾入题,以矛盾结束。等于世间万物都处于矛盾之中,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他利用两千多年前的文字,用横排与竖排,用有标点无标点,用繁体字与简体字,用学生与老师,用单个与集体,这一系列的对比进行朗读,第一次知道多种形式的读还可以这样,以前总是局限于男女生,小组之间的读。所以没文化真可怕,因为我都不认识那小篆,只能依葫芦画瓢。要想自己的课更加吸引人,就需要让自己有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更有语文味。整节课赵老师都在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回答,鼓励他们犯错,“孩子不犯错,老师就没有工作。”“犯错都要潇潇洒洒。”教授孩子们文言文学习的两样法宝——读熟和借助注释。矛盾,而且是不能转化的矛盾,怎么办,赵老师去掉一个矛或盾,再让同学们填空回答,开启学生的思辨能力。整节课,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一直让学生处于被追问中,一直让学生处于思辨之中。“矛盾难道仅仅指作战的兵器么?”“有了矛盾是好事还是坏事?”韩非为什么叫韩非子?一个个有趣又有深意的问题,让学生徜徉在思辨的海洋中,可能这些问题对于考试没有用,但是对于他们成长与思考有很大的助力。特别是赵老师对经典的热爱,对文化的了解,让我们觉得遇到这样一个老师,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出来学习,让我收获也让我焦虑,因为别人在金字塔的顶端,考虑的是孩子思维的发展。可是我们还在往金字塔的路上爬,一直在思考怎么让落在后面的学生跟上节奏。而且就整个教育理念来说,我们太落后了,我们还是在落实基础,可是他们在想怎么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
下午三节课,我没有提前思考,因为中午时间太短,我又想记录上午的学习心得,所以下午真的就是在消遣之前的积累。
应该说《雷雨》《芙蓉楼送辛渐》《母鸡》我都上过,听过他们的课,我觉得我大的思路没有错,只是课堂始终是我的,我没有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没有创造情境启发孩子们的思考。
许嫣娜老师,四十岁就是一校校长,而且看着不过二十来岁,特别年轻,特别甜美,声音更是柔情似水,甜到心坎。她的课堂有些拘谨,可能是二年级的小孩子,她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规矩。她的设计与准备很充分,通过贴画与字卡进行板书,通过动作来学习理解字词,让学生印象深刻,参与感非常强。字词放入课文中进行学习更有整体性与情境性。同为女老师,她的高度是我永远达不到的。不过,校长的身份也让我觉得她和学生之间还是有些距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能够永远沉浸在学生之中。
孙双金老师的《芙蓉楼送辛渐》说真的让我有些失望,毕竟他名声在外,可是他的课堂有些尴尬和漫不经心,让我感受不到他对课堂和学生的热爱。一开始的时候了解学生的学校与姓名,其实这个互动我觉得他匠心独具,许嫣娜老师是从自我介绍开始,以自己的称呼为互动重点。孙老师一再强调莲花小学,让学生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可就是在这一环节,他把一位程姓同学叫成了赵举人,换了一个姓。孙老师从送别诗入手,其实我感觉他可以多涉猎一些,否则感觉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他准备了一个唱诵的环节,但是因为音乐声音太小,他也不是很会调,所以他最后就没有展示了。我相信全场师生应该都特别期待那个环节。而且其他老师也都是清唱的,赢得全场轰动。不过他由“雨”“山”“问”入手,让学生去品去说,特别有寓意,最后有补诗句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虞大明老师的《母鸡》,全场感受到他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他就是立意于学生的思考与说话,他只是负责追问,负责打开学生的思路。整节课就只是围绕几个问题展开,“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老舍怎么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但是非常简洁,就让学生去找去读,去思考。
他的讲座也非常有深度。感觉外面世界真的让我们落下太多。不管怎么说,上好每节课,把孩子当成心上人,好好努力,迎头奋起!